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词语用在文意中,总有它特定的语言环境,而且上下文中往往有某种冗余信息,为理解词语提供了线索。《马背上的小红军》一文中,“疲惫”一词前面“去时间行军”、“忍饥挨饿”和“疲惫”一词后的“掉队”,“慢慢朝前走”等词语就是“疲惫”的具体表现以及造成“疲惫”们原因,读了这些词语,就可以体会出“疲惫”的意思。
2、联系全文理解词语---把全文读完了,读懂了,才能理解
《马背上的小红军》一文中“深情”一词很有分量,它引领全文,内涵丰富,只有把全文的内容读懂了,才能真正理解它。这个“深情”有陈赓对小红军的敬佩之情、激动之情、怀念之情,也有内疚之情。
3.借助情境理解词义
“络腮胡子”和“孔子像”联系起来,就不必费口舌了。有些词(比如“幽静”“幽谷”等)所代表的那一种情境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具体,更不好用语言描述清楚,这种情境只可意会,即靠朗读,靠想象去“悟”。意会多少是多少,读多了,见多了,自会懂,自会用。
4、不从概念到概念,从抽象到抽象,而还抽象为形象,又是一种解词的艺术
《老水牛爷爷》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酷爱养狗”,理解“酷爱”,用事实来说话,也就是拿具体的事例来理解“酷爱”。
当然,理解词语还可以借助图画,动作,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等等。而这,需要老师去细细琢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