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育儿宝典婚姻育儿
在焦虑弥漫的世界中自我救赎

在焦虑弥漫的世界中自我救赎

作者: ad3b97758b76 | 来源:发表于2019-03-22 18:50 被阅读31次

                          在焦虑弥漫的世界中自我救赎

                                                         制造流行病引发的思考

 

最近有家长前来咨询如何治疗孩子的多动症。我们曾帮助过许多被认为有多动症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今天就专门写一篇文章给那些饱受多动症困扰的孩子和家长们。

多动症的全称是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英文为: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常缩写为ADHD)。很多人认为多动症患者就是过度活跃,其实医学界对多动症的诊断是严谨的,诊断通常结合量化标准和专业人士的全面观察及身体检查。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来自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此文所讲的是儿童及青少年ADHD,暂且不在此谈成人ADHD。大部分儿童和青少年ADHD患者都同时显示两类行为问题:注意力涣散和过度活跃、易冲动,但也有一些ADHD患者只显示其中一类型问题。那些不显示多动行为的患者比较难被发现。诊断ADHD的标准如下:

1.     注意力涣散的具体表现有:

·        保持专注的时间长度极短,与其年龄不相符

·        做作业粗心大意,经常犯错

·        健忘、经常丢三落四

·        无法完成乏味和需要时间的任务

·        听不进别人说的话,无法按照指示办事

·        经常变换活动,无法长时间进行一项活动

2.     过度活跃及容易冲动的具体表现:

·        无法安静地坐下来,特别是在安静的环境中坐不住

·        总是动来动去,坐立不安

·        无法集中精神去完成一项任务

·        过多无目的性的肢体动作

·        总是说个不停

·        不能等待

·        不经思索就行动

·        经常打断别人的话、爱抢话

·        无所畏惧

上述症状在12岁前出现,必须持续六个月以上频繁发生,并且表现在起码两个以上的不同场所中。例如:在家和在校都有同样的表现并造成学习和社交极度困难。另外,还要排除孩子的这些表现:不是对老师或家长行为所作出的反应;不是生活中某些特殊事件或外部环境所导致;不是成长发育期的现象。

以上诊断儿童及青少年ADHD的标准来自英国医疗界。现在各国或各机构所用的诊断标准大同小异。“英国文化园”公众号立足于介绍英国文化,且作者本身在英国接受心理学教育和从事心理学研究,因此向大家介绍一下英国对ADHD的诊断情况。

英国的家长如果怀疑孩子患有ADHD,可以带孩子到社区医疗中心看医生。(社区医疗中心的医生称为GP,有点儿类似国内的门诊医生。除了牙科,GP什么病都看。当GP认为病人需要看专科时,就会写信给专科医生,病人则等待专科医生的来信通知就诊。)如果GP根据家长所述情况以及对孩子的观察断定孩子可能患有ADHD,一般会让家长进行为期十周的观察,看看孩子的症状有否变化。如果家长所住地区有针对ADHD的服务,GP还会请家长参加如何与ADHD孩子相处的培训课程。

十周观察期过后,孩子的情况没有好转,GP就会把孩子转诊到专业人士处进行进一步详细诊断。专业人士诊断后认为孩子确实患有ADHD,就会给家长提供各种治疗方案。

英国医疗界对ADHD的诊断过程如此严谨,估计是与西方人对以往治疗ADHD的反思有关。纽约时报记者Alan Schwarz 经多年追踪调查,于2016年出版了一本名为《多动症之国:孩子、医生、大型药品制造商以及一种美国流行病的制造》( ADHD Nation: Children, Doctors, Big Pharma, and the Making ofan American Epidemic的书,震惊了整个美国。

截至2013年,作者收集的数据显示,美国全国有15%即640万4-17岁的儿童被诊断为ADHD患者,而且2/3的患者获得了药物处方,10%患有ADHD的高中男生在服用药物。常用药品为利他林(Ritalin)和阿得拉尔(Adderall),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常见副作用是食欲减退、头晕头疼、呕吐腹泻及失眠,还可能引致情绪波动、焦虑烦躁甚至精神错乱,并可能会影响发育。这类药物都具有成瘾性,与毒品类似。尽管使用ADHD药物有这些风险,其销售额却从2007年的40亿美元上升到了2012年的90亿美元。

作者认为,对ADHD诊断的标准越来越宽松造成ADHD的过度诊断。其实在此书出版前几年,英、美两国已经有医疗工作者和精神科医生提出对ADHD患者数量激增以及药物治疗大幅增长现象的担忧。他们指出,ADHD的诊断标准太模糊和宽松;另外,医生工作繁忙,因此经常仓促、草率地下定论,还有不少诊断来自非专业人士。

除了过度诊断问题,这本书还揭露,不少对ADHD的治疗以及药物研究是由ADHD药品生产商赞助的,这就使那些研究的信度大打折扣。ADHD药品生产商还暗地里赞助ADHD患者服务机构,更别提大量的广告宣传。在这种情形下,美国人对ADHD的肤浅认识越来越普及,很多人把一些儿童发育阶段的问题均视为多动症,并把ADHD药物看成了安全性很高的神奇药丸!

ADHD药物的确对ADHD症状有短期的神奇疗效。这就是众多家长和孩子对其趋之若鹜的原因。“聪明”的人儿发现这些药物不仅能改善ADHD症状,并且还能使正常人更加专注、精力更充沛、记忆力增强、思维更灵活。ADHD药物因此也被许多学生和成人服用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被冠以“聪明药”的美名。不少美国学生假装患了ADHD,从医生处获得药物的处方。

《多动症之国》一书把滥用ADHD药物这一社会现象归咎于药品生产商。诚然,药品商责不可卸,但究竟是什么给制造一种流行病以及滥用ADHD药物提供了土壤?

父母的焦虑和急躁给药品商提供了乘虚而入的机会。孩子患有ADHD的确令家长烦恼,严重的ADHD症状也确实会影响生活。但是,很多在家长眼中的问题行为,例如不能专心听课和做作业,好动多话,丢三落四等在儿童心身发展过程中是正常的,或是某些孩子成长的进度有异与同龄人所造成的。这些行为往往造成孩子成绩不好或难于适应学校生活,继而造成家长的焦虑。

焦虑的家长急于寻找简单、快捷、有效的方法,能一下子就把淘气的孩子变成循规蹈矩的小乖乖。ADHD药物正好满足了家长的这个愿望。一些研究分析指出,家长的这种治病心切心理也是促成医生们滥开处方的一个原因。

可能许多家长并不知道,ADHD是无法治愈的。更准确地说,迄今为止还未有能治愈ADHD的方法和药物。网上那些说多动症是可以治愈的信息,误导了家长。所谓治愈,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式减轻症状和改善行为。

这里引用英国医疗机构对ADHD治疗的论述:Treatment for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can help relieve the symptoms and make the condition much less of a problem in day-to-day life. There are 5 types of medication licen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ADHD. These medications are not a permanent cure for ADHD but may help someone with the condition concentrate better, be less impulsive, feel calmer, and learn and practise new skills. 通过治疗可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英国有五类治疗ADHD的许可药物。这些药物不能永久性治愈ADHD,但可能会使患者的注意力得以改善、减少冲动,让其心境较为平静,得以学习和运用新知识及技能。

当病情严重至影响正常生活,使用药物配合其他治疗是必要的。然而,面对ADHD行为,焦虑型父母和乐观型父母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因此不同类型的父母对待ADHD孩子的方式会有所不同,也可能会选择不同的ADHD治疗方式。

电影《音乐之声》中有这么一句话“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句话送给多动症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就再恰当不过了。

一直以来,人们都发现很多患有ADHD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有创意。最近Scientific American 刊登了一篇题为The Creativity of ADHD – More Insights on a Positive Side of a “Disorder” 的文章。文中提到好几个调查和研究都证实了ADHD患者的创造能力强。

心理治疗师及畅销书作家哈特曼早在2003年就出版了一本阐述ADHD和创造力关系的书。他把ADHD患者所具有的创造性特质称为爱迪生基因。爱迪生如果生活在当代,就会被诊断为ADHD儿童。他小时候无法适应学校生活,仅仅读了三个月小学就被踢出学校。如果没有其母无限的包容理解以及耐心引导,这位发明家的创造才华很可能就会被学校教育所扼杀了。

哈特曼认为具有爱迪生基因的孩子极难适应正规学校教育,但他们特殊的大脑构造使他们拥有成为发明家、探险者和企业家的先天素质。这类孩子需要特殊的教育,他因此创办了专门接收ADHD儿童的学校,叫“猎人学校”,并写下教育ADHD儿童的书籍指导家长。

我对满怀焦虑的父母说:能帮助ADHD孩子的不是医生和药物,而是父母。帮助孩子的过程并无捷径可走。父母面对的最大困难不是孩子的ADHD症状,而是自身的焦虑。帮助孩子的最佳方法不是去压抑ADHD症状,而是发掘ADHD的长处,使其发扬光大。

希望《多动症之国》中的这句话能触动那些处于焦虑状态的父母:Whether it’s just one child or today’s six million, if we’re going to tell a kid that he has a permanent, potentially devastating brain disorder, we’d damn well be right. 一个ADHD孩子也好,或是(美国)如今的600万ADHD孩子也好,我们如果告诉孩子:你患了一种永久性、可能极其严重的脑疾,他们就一定会活出我们所说的样子来!

文章写至此,我来给ADHD孩子的父母们灌点儿鸡汤。BBC节目《创造性孩儿》以此为引子:世界经济论坛报告预测,到了2020年,创造力会成为未来工作所需要的最重要三种技能之一。大部分正在读书的孩子,到了那时将要从事现在还没出现的工作。因此,现在的孩子需要培养起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对付将发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BBC节目《创造性孩儿》

Creative Kids 1来自英国文化园00:0017:17

未来的世界不能单凭学习成绩和文凭来谋生存的了。这就是说,ADHD孩子不能适应学校教育已经不再是劣势,而ADHD孩子的爱迪生基因将成为一种生存优势。只要父母不在其童年扼杀了这种优势,ADHD孩子的未来是光明的。

我们在以后的文章中继续播放《创造性孩儿》的后半部分,深入探讨如何发展孩子的创造力。

相关文章

  • 在焦虑弥漫的世界中自我救赎

    在焦虑弥漫的世界中自我救赎 制造流...

  • 烟火弥漫—在救赎中寻找自己

    做为小说,我还从未读过开篇浓墨重彩的描写环境,足有三页纸,季节、天气,超市、农贸市场,出行、衣食、工作,以至水电,...

  • 焦虑症的自我治疗,一块砖头引发的奇迹

    你焦虑过吗 你,在焦虑吗 我焦虑过 我焦虑着 焦虑的尽头是什么, 有一个好的选项是:自我救赎。 这是一个由搬砖引发...

  • 在残酷世界里自我救赎

    人活一世,短短数十载,欢喜悲优、分分合合、起起落落,看透了其实都只是那么回事,但大部分人都迷失在这纷纷扰扰的世事...

  • 救赎

    真正的救赎,是源于内心的自我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 心是孤独的猎手 中说:“人越是明白,越是有追求,就越孤独。” 在...

  • 救赎

    生命渴望救赎,在这充满着躁动与不安的世界里。在黑暗的世界孤独前行,弥漫着痛苦,绝望,恐惧和疯狂。 我们在黑暗与光明...

  • 推荐《凡人的建筑哲学》《消失民居记忆》《人生百天-一个焦虑者的自

    推荐《凡人的建筑哲学》《消失民居记忆》《人生百天-一个焦虑者的自我救赎》

  • 我好像焦虑了

    你有焦虑过吗? 是那种睡不着的焦虑,越睡不着,越焦虑。 焦虑一直立体环绕,我努力的想要过得正常,也只是我的自我救赎...

  • 😳😳😳

    每天都在崩溃与自我救赎中挣扎

  • 焦虑症的自我救赎

    在家全职已经多年,越来越觉得日子过得迷茫。 常常为女儿的成长和学习操心;为年迈的父母担心,怕他们身体欠佳,怕他们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焦虑弥漫的世界中自我救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ar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