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集《草长离殇》
立德树人,做孩子的摆渡人

立德树人,做孩子的摆渡人

作者: 遇上缘 | 来源:发表于2017-10-11 16:19 被阅读146次

何为“立德”,《左传.囊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不仅是立足教育之本,更是教师育人之魂,也是未来人才爱国报国之根。

每一个教育者数十年如一日地立足本职,行走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道路上,践行着教育者的爱与责任。

第一:立德树人,方向明确

1、立德树人是全社会的义务

在学校工作这么多年,发现很多家长总是认为孩子送去学校,孩子的一切就靠学校了,不管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做人,都是老师的责任。家长只是一个孩子结果的见证者。其实每一个教育者都有立德树人的义务,它是一项社会工程,不是老师的专职。如果这个观念不改变的话,全面德育素质的提高基本可以说是一句空话。家长在家里,在公共场合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做一个文明的公民,遵守社会道德,尊老爱幼,文明礼仪常记心中。

老师在学校除了强调学生学习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陶行知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拿破仑很早就预言,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一旦这头睡狮醒来,整个世界将在她的脚下发抖。谁来叫醒这头醒狮,那就是靠千千万万的祖国栋梁,栋梁能否成才就得靠整个社会对德育的推广和实施如何。

2、教育者要先立德,才能做好摆渡人

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培养人才必须要围绕人这个中心,做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只有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在解疑释惑、凝聚共识中不断给学生以思想启迪和文化滋养,才能培育徳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牢固树立为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把握历史潮流,坚定“四个自信”;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点亮理想的灯、

教师作为学生的摆渡人,要传道,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就能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二、立德树人,意义深远

德在于心。古人造字的智慧真是特别的伟大,在廖立国的一篇论文里看了他对“德”字的理解。从德字的传统组合结构来看,我们把它拆开来,就可以清楚看到“彳”我们可以理解为上层与下层之人,或人与非人,“十”十方世界,东西南北,东南方,西南方,东北方,西北方,还有上下虚空(上是天、下是地)共十方。“四”四维空间或说有形或说无形,有色或无色,宇宙太虚。“一”就是一元万象之母,虽多元,无二念。“一气同根”。“心”它是指“”过去,“”现在,“”未来。“”为时光隧道,是对时间错觉联系的心里感觉而反应的表现。在这里“心”大家现在是否清楚了,它是宇宙大自然万物之本心,行为念力之源,是以自然规律,是社会游戏规则之源,是以正念,无杂念,无私,一心一意围绕着四维空间中有形和无形的万事变化,有序合法之极,是十方世界所显天时规律的运行之源,乃至各层面人责任所在规则。虽位处有异,但智力归属无异,永保初心。这就是对德的深入理解。

德在于行。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行为的善与恶,应该向一颗种子一样种在孩子们的心田。以仁、义、礼、智、信、诚、谦、和、正,为行为准则,真正做到立德、立功、立言的处世准则。做人的基本道德,俗称为“德行”,无德不足以谈才,不足于谈言;天地万物皆具德性,否则自然无方,运行无序,生命难恒。

德在于衡。“德”就是任何一个人心中有生命的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有形或无形万象之体。以君子之行,用和谐之心,造多元之功,彰显德性。人也一样,居有形的万物之灵,若不履万物之责,遵万物自然规律,而权衡行处于自然为引导自然,那将德不配体,若在人与人之间,不守法规规则,背信弃义,自私自利,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家国情怀,那就品德败坏。社会上之所以频频出现那么多毁三观的败坏道德的行为就是人没有遵循自然的规律,遵循人性道德的规律,而导致心理无法平衡。

三、谁来树摆渡人的德

教师是孩子的摆渡人,教师的师德如何展现?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 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

1、自我身份的认知。只有明确自己的身份是教师,你才会用教师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克己修身”是教师显德的前提;孔子认为要想实现“仁”就必须“克己”,使自己的一切言行都符合“礼制”。这种“克己”需要主体有意识地将外在的德性内化为自身的品德,从而达到“仁”的境界; 这种“克己”是“修身”的前提,只有达到“克己”的状态,才能实现“修身”的最终目的。教师在教育他人的过程中,自律内省,提高自己的修养,不断地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增强教师的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人生境界。

2、修教师的语言。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的力量是不可估计的,一句话说得好,就如金苹果掉进银网里。圣经箴言书里曾如此强调语言的魅力。

老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你们讲课的一言一行,你平时和孩子们沟通的一言一语也会熏陶孩子们,会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影响到受教育者成长成才。老师的责任不能仅限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还应以自己的道德修养和道德人格来影响,通过正面的语言来带动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会用正面的语言交流。

3、修教师的心,爱心,责任心,包容心。一个没有爱心,没有责任心的老师即使能把知识教好,但绝对不可能教出有德行的人才。多尊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多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多期待、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让孩子生活在平等互助,团结奋进的的大集体,让孩子在集体中感受爱,感受温暖,同时也学会分享爱。爱是没有具体的范畴的,心中有爱,行动随爱,时时献爱,你就会得到学生的喜爱,同事的喜爱,领导的赏爱。

四、以德施教,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教师仅仅博学是不够的,更重要是学思结合,把你个人秉承的优良传统美德灌溉给孩子,把你学习到的知识,在实践过程中检验证明得出的真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谨慎立信。在实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树立孩子的德,培养孩子的才。

第一、让学生养成习惯、习得方法。对于学生方面,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教师是通过对文化知识的传播而发挥其功能作用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推动者。他们在文化的传承、延续和创新中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习惯是素质的重要内容,习惯无碍成自然,学习习惯作为一种自动化行为倾向对学生的学习实践至关重要。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让学生融入时代、学习终身。21 世纪是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网络信息化社会。它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不断地适应日新月异的工作模式及生活节奏。创造已不只是停留在人的劳动力上面,已经发展到人工与智能的融合,机器人及计算机智能思维已逐渐代替了人的基本传统思维,但最可怕,也是万幸的,目前还是人能主宰,此时仁德更显得比任何时期重要而担忧。一个人关起门来在家就可吊万人之力,影响社会。一个人在珠海就可以操纵国外有关信息市场或行为。善恶独为而万方影响。所以啊!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渔与人生实践相得益彰的基本哲理。

第三、让学生学会处事、为人道理。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当今社会德性何其重要。教师以平等、尊重、爱护的姿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遇到的各种思想道德、科学知识、生命生活的问题都要予以重视,以人为本,关心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在教给学生知识,提高他们素质的同时,还要履行教学生做人处世的准则,帮助其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责任。在某种意义上说,“育人”比“教书”更显得重要。另外,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心理健康已成为学生成才的先决条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理应担负起这一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四、让学生乐在其中、方能好学。有德有才称“明师”,有德无才称“庸师”,有才无德称“奸师”,无德无才称“恶师”。还有一种人“好为人师”不够谦虑,好以教导者自居,让人反感。在《礼记•学记》中,有这么一段话,如果教师“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那么“其施之也悖背,其求之也拂。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意思是说,如果教师教人时,没有诚意,又不衡量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能力,不顾学生感受,令学生愈来愈厌恶学习而且憎恨师长,以学习为苦失去获取知识的乐趣,就算学业勉强肯学完,也很快忘得一干二净。所以,教学是双面互动的整体,不是单一的一方。教师一定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那时你将成为一代宗师、明师。

在国家呼吁德高于一切的今天,作为教育者的你和我除了肩负教师的责任,教书更要育人,为人师表,时时处处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同时我们也肩负着社会责任,家长们把子女托付给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托给了学校,我们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教好、保护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构建和谐社会,我们把他称为职业道德或品德,任何处在社会的,从事任何工作的人都必须要做到的。更崇高地来说我们还肩负着国家责任,国家的希望在青年,青年的希望在教育。这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民族、国家所要肩负起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立德树人,百年树人,国家存亡,匹夫有职。

相关文章

  • 立德树人,做孩子的摆渡人

    何为“立德”,《左传.囊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党的十八大报告...

  • 读作者•读书•读自我 ——读《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

    拜读《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后,让我最够共鸣的是“立德树人”几个字。立德树人是教师最根本的基本功,而这门基...

  • 家长会发言提纲

    一、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 “立德树人”的本意是指自身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它强调把“立德”摆在第一...

  • 立德树人,做孩子最好的陪伴

    时光如箭、岁月如歌,没想到已年逾半百的我,竟然成了育才幼儿园的一名保育员,而且是名副其实的“新手”。 虽然我是保育...

  • 当我们在谈论师德,其实是在谈论什么

    当下最流行的一个政治词汇或教育词汇可能是:立德树人。 学校首先要立德树人,老师更要立德树人,也更要修己安人。 所以...

  • 2021-09-01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德育品牌建设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校实践层面的具...

  • 立德树人,做孩子成长路上的花朵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立德树人,做孩子成长路上的花朵》。 因为幼儿园教师大都是女...

  • 立德树人浅谈

    前言:暑期培训,要求以立德树人为题写篇文章,作为作业上交,见笑了。 标题:立德树人浅谈 文/蜀...

  • 立德树人

  • 立德树人

    相关背景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立德树人,做孩子的摆渡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bi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