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一个人问答录(5)
问:你这不等于又提出一个理想的大同世界吗?
答:感知存在绝不是一种理想,需要等待去实现。它是一种方式、一种逻辑、一种理念、一种存在形态,需要我们做的是在生活中去实践它,去检验它,用它来一点一点的改变我们的生活,这样,由量变到质变,人就由蛹成蝶,由水下第二次上岸了。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问:感知理论可用于实践?
答:其实你无时不刻没在实践,只是不觉察而已,感知就是人的存在。
问:我们竟然一直在感知?
答:这就是存在的真相,别以为我们一直在生存,感知才是存在的本质。
问:为什么我们觉察不到在感知?
答:因为你以为在生存,把一切存在当作了生存的材料,其实你在感知,一切存在,包括你在生存着,都是感知的内容。
问:感知是不是把生存换了一个词?
答:是换了一个角度,换了一种释义,换了一套逻辑体系,也换了一个存在状态。
问:感知理论是不是一种有想象力的创意?
答:不是,是对存在本来的发现,是基于存在本来之上的逻辑体系,是符合存在目的与意义的理念。
问:感知理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答:这是人类的首次客观认识,也是绝对的客观认识,推翻它需要非感知方式,但那永远与生命和人无关。
问:非感知方式存在吗?
答:理论上存在,但于感知存在无意义。
问:非感知存在为什么无意义?
答:它一旦在感知中发生意义,它就是感知存在,而不是非感知存在。
问:非感知永不可能被感知,对吗?
答:对,人永远无法越过感知界限。
问:最极端的科学手段也不行吗?
答:极端的手段只能得到极端的感知。
问:生命与感知是相同逻辑的概念吗?
答:不是,生命是指自我躯体的存在,感知是全部的存在,其中包括自我生命,感知比生命的涵义大得多。
问:人有生命还是有感知?
答:生命是感知的载体,就是通常所说的设备,说人是生命体远不如说人是感知体准确。
问:生命和感知是什么关系?
答:生命在感知运动中存在,人在生命存在中感知。
问:人是活得好活得久重要还是感知的结果重要?
答:这并不矛盾,活得久是感知的量大,活得好是感知的值佳,人追求感知的最大化。
问:人活得不如意是为什么?
答:是所得非所需,生活的现实不是自己需要的感知内容,因此失望。
问:人活得不耐烦是为什么?
答:是现实与内心差距太大,是现实的秩序与法则让人难以忍受,所以烦躁,作出非常举动。
问:人越活越绝望是为什么?
答:是看不到可期待的前景,生存理念本身设置了一条死胡同,你看到美好的未来只是由于你天真。
问:如此说来人类不可救药?
答:有救,一是蜕变,二是再次上岸,都是救度法门,人类只能换一种人,从生存的人换为感知的人。
问:感知主义是一种新的宗教吗?
答:不是,它和已有的宗教完全不同,宗教是教人出世、避世、离世,而感知主义是在世、换世、建世,它没有宗教信仰的形式,却会做到宗教完不成的实质:彻底改变人。
问:感知主义要创世吗?
答:否,是在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开始第二次文明,就是换人换世界,可以说,一切都是现成的,但一切都有待于重新开始。
问:难道现实世界不可以修正吗?
答:创世以来,人类的新观点、新思想、新宗教以及社会的各种改革与变化都无不在修正现实,但无一例外,都在生存理念之内,甚至人类的智慧都成了生存智慧,修正只会使生存状态改变,产生出另外的问题,方向性错误,靠修正无济于事。
问:靠人类科学的发展也不行吗?
答:科学发展只能使南辕北辙的车跑得更快而已。
问: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对吗?
答:科学与神学的尽头都是南墙才对。
问:它们都不对吗?
答:全都弄错了方向。
问:应该的、正确的方向在哪里?
答:在人,在于人的感知,在于使人觉悟感知,理性感知,使每一个人都得到良好的感知和理想的感知。(接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