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农民,从来不曾因为常年住在城里而忘了自己卑微的身份。远方的城,只是我生存路上的驿站。
对于故乡,我是一刻没有忘记,也不敢忘记,树高万丈落叶归根,任你漂泊多久,终归还是要回归故里。因而,我的心里总是装着故乡的一草一木,以及故乡的人情世故。
俗语云,父母在,家就在,家是我的根。我用里下河地区特有的的方言,哺育着我幼小的孙儿,不管他现在还是将来会不会说,我只是告诉他,自己来自何方,自己的根在哪里。
每到年末,耄耋之年的父母便会仰着脖子盼着我一家归来。每每回到位于唐家巷21号的家,父母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高兴之余,发愁的事也就接踵而至。住,成了最大的问题,结婚后一直与父母同住,并没找村里另行安排宅基地。老屋的两间房,父母一间,我们一间,儿子一家三口只能借宿他处。本是回家团聚,还是要劳燕分飞。
我爱我的家乡,因而儿子与孙子的户口都留在了黄尤,可黄尤却不能给他们一块栖息的地方。
过年期间,儿子跟我说,下个年他并不打算回老家。我不怪他,他从小跟着我们漂泊,对于故乡,并没有太多的感情。我提了个折中的方法,下个年,我们住到镇上的家里。儿子说,回来就那么几天,本是看望老人,我们住到镇上,每天来来回回,并不是个方便的事。要是黄尤有地方住,还是住黄尤的好。
为解决这燃眉之急,我找过村里的领导庆志,虽然村庄合并后他并非主事之人,但我还是很尊重他,其他的干部我并不熟悉。庆志很想帮忙,态度亦很好,但在国策面前他却显得很是爱莫能助。最后,他告诉我像我家这种情况,村里还有不少户。我在找不到辩驳的理由的同时,亦有稍许的宽慰。
村里人都在谣传拆迁的事,几年来,大家说得神乎其神,好似国家行了公文一般。说迎宾大道北延,与筹建中的兴东高速相接。对于此,庆志不置可否,他说,若是拆了,定会有安置房。
于是乎,我憧憬起拆迁来。要是,唐家巷拆了,我并不奢望能赔多少钱,只想着安置的时候,或许,我家能有个三室一厅,到时,我的孙子还能记住,自己是黄尤的人。
闲暇之余,村里上了年岁的人哒闲,个大梦,拆迁,哪辈子的事。
呜呼哀哉,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瞬间并被浇灭了。
转而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的话,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我也就天真地认为,谣传的人多了,拆迁也就成了现实。
迎宾大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