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阅读《刻意练习》,其中作者写到的心理表征写作,让我印象深刻。
松散的写作
新手写作时在脑中有许多观点,他先全部写下来,再整理汇总。这是比较简单的写作方法。好处是先不考虑文章结构逻辑,而是先罗列素材,再考虑结构,俗话说的“看菜下单,有多少料做多少菜”。在整理素材的过程中慢慢梳理写作逻辑。缺点是目的性不强,写文章较随意,受限于自己已知的素材,处理素材速度慢。
这种写作方式被称为“知识陈述(knowledge telling)”,因为差不多是把你脑中浮现的所有观点一一告诉读者。说白了很可能是意识流写作。
心理表征写作
出色的作者会在写作前在心理盘算如何写作。首先从目的出发,了解读者的需求,主题是什么他们想要看什么东西,怎么能让他们明白,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等。可以理解为老式的概况方法,先有框架,再填充内容。从列提纲开始,将写作目标分解到各个章节中,每个章节对应特特定的主题,并明确各个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及先后顺序。接着搜集内容进行填充,并不断根据内容来调整结构。
这里为什么需要先了解读者需求呢?其实如果将这类作品当成“定向写作”,那就很好理解了。了解读者需求其实最重要的是要让自己的写作有市场,有影响力。这跟我们所说的产品的实现过程是一回事。了解读者需求在现阶段已经变得相对轻松了,比如通过我们所说的大数据来收集。这里涉及的不只是文章内容,其实文章结构也是需要从读者角度考虑的。比如一个概念的提出是用什么方式,如果写作对象是非专业人士,那么要如何让对方看得懂。写历史的和写科普的又不一样。
这一方法被称为“知识转换”。但其实,心理表征写作,就是“大纲写作”。
写作中的刻意练习应该是心理表征写作
写作重要的一点就是逻辑关系。心理表征写作训练的是自己的逻辑关系。刻意练习过程中,改变并增加了作者在写作阔时时拥有的知识。
在必要时进行调整,是出色作者区别于新手的一大关键。他们能评估自己的写作效果,并通过调整来适应目标。心理表征越有效,水平越高。所以:
好好写作,事先创建心理表征,以引导你努力写作,然后监测和评估你的努力,并且准备在必要时调整这一表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