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过熙熙攘攘的大街,穿过在饭店门口排长队的食客,就在长街的一侧,我看到了心心念念的老舍纪念馆。
这是一个曾经蜚声海内外的文学大家,他的作品享誉世界。据说有一个不确定的传言,196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本来已经内定是他了,只可惜,造化弄人,老舍自杀了。这还是一个纯粹而又质朴可爱的中国文人,就在故居的墙壁上,粘贴老舍的一段话,大意是说,自己只想做一个文艺界的小卒,仅此而已。
门口很简单,老北京胡同里的小而讲究的门楼,灰色的砖,应该是后来重修的,几个披着纱巾戴着墨镜的中年妇人占据了整个门口,互相摆拍着照相,咯咯咯的笑着。我趁她们在研究拍照角度和摆拍姿势的空档,走进了这个我很早就想瞻仰的院子。
穿过一道小门,迎面就是一面贴着大福字的影壁,转过影壁,我就看到了那两棵高大诱人茁壮成长得有些丧心病狂的柿子树。正是这样的秋天,柿子挂满了枝头,碧绿的叶子,带着白霜的快要火一般红的柿子,惹得所有人驻足停留,纷纷拍照。我站在院子里,世界似乎寂静无声了,我真没想到,我和老舍先生的神交竟然是以这样两棵高大壮美的柿子树作为背景!
柿子树覆盖着这一方院子,清凉,滋润,几个汉子在树下站定,大声的交谈着:这院儿不得好几千万啊!然后哈哈大笑,同行者也大笑。树下有一口大缸,水面上铺满了水葫芦,几只金鱼在水葫芦叶子下面优哉游哉,好不快活。
整间院子是传统的四合院格局,正房和两间厢房都被做了展室,展览先生的生平,作品,遗物。我转到正房的时候,屋子里竟然空无一人,也是,一间客厅,有啥好看的呢?我呆呆地看了好久,看老舍的照片,看他在照片中养花,养鱼,养猫,看他写字,绘画,收拾东西,一个这么热爱生活的老头儿,怎么会寻短见自杀呢?这个问题直到我走出院子,都没有答案,因为关于老舍自杀的研究,所有的陈列展品,几乎全都是寥寥无几,乏善可陈。
我翻看着观众留言簿,孩子居多,也许成年人看了就走过了,没有写的欲望,也许,他们真得没有什么触动,除去对这间小院的市场价值感兴趣。我郑重的在上面写下了两句:
秋风起时思故人,
丹柿飘香想老舍。
真的,我很怀念这个孤独而又自得其乐的文人,他活得单纯,活得精彩,可是,这么好的一个人,他没有善终!
走出院子,阳光正好,那两棵树,结满了果实,如钻石般闪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