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村庄只有不多的几棵桑树,但村庄几乎每一个人年幼时都养过蚕。就像是玩踢毽子、跳绳等,大家养蚕只是一种游戏、娱乐,我从未见过村庄有谁养蚕拿去卖过钱。
养蚕每年四月,春风和煦、气候温暖宜人,桑叶长成时,便是养蚕的时候。蚕是卵生的,待孵化的蚕卵呈紫黑色,大小形状似油菜子(比油菜子略瘪),蚕卵太小了,所以我们方言称其为“蚕子”。蚕破茧成蛾后交配产卵,产的卵就粘在其身下的纸上。我们保存蚕卵,一般是连着纸折叠起来保存,而不是把蚕卵一个个抠下来保存。赠送蚕卵给他人时,就用剪刀剪一块给人。大家都爱惜蚕卵,并不轻易送人,不得已要送时,也会先数好多少粒再用剪刀剪下来送人。
准备好一个带盖的纸盒子或一个抽屉,在里面铺上一张纸(多用报纸,因为那时别的纸很少),把蚕卵放到纸上,气温适宜了,约两周蚕卵便会孵化。这期间我们每天都充满了期待之情,期待着一群幼小生命的降临。不是每一个蚕卵都有变成生命的机会,具体孵化成功率我不记得了,只记得没有孵化的卵一个个都被我们用手指甲按碎了,卵里有黄有清,黏黏的。
养蚕刚孵化出的蚕是黑色的,很小,呈细长条状。样子虽有点丑陋,但却让我们很兴奋,生命的降临总是令人喜悦的。小蚕出生,我们便采来新鲜的桑叶给它吃,黑色时的幼蚕食量小,每天只需寥寥几片就足够它们享用。
养蚕不久,“小黑”就换了衣装,变成了“小白”,漂亮可爱多了,食量迅速的增加,几片桑叶已经满足不了它们。养蚕我们很认真、仔细,常常清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釆来新鲜的桑叶替换它们前一天吃剩的。有时新鲜的桑叶没采到,我们便采来柘树叶临时供其食用。这种柘树又叫柘桑、柘刺,方言好像叫“柞棫刺”,叶深绿,椭圆形,比刺槐树叶略大,不如桑叶嫩,枝带硬刺。柞棫刺我好像只在我二妈屋后迎弟屋旁土坡上见过,是片灌木丛。
养蚕“蚕食鲸吞”,随着食量的惊人增加,在几次蜕皮后,蚕儿很快就长得白白胖胖了,能有小孩的小拇指般粗细,六、七厘米长。然后吐丝做茧,再破茧成蛾,交配产卵。完成交配产卵不久,它们便算是完成了它们的使命,同时也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养蚕时间过去太久,养蚕的好多细节早就忘了。就记得蚕茧有白色的,有金黄色的,有时候我们为了做蚕丝扇,就不让蚕做茧,让蚕直接把丝吐出缠到扇子架上。
养蚕养蚕起源于中国,传说黄帝轩辕氏的妻子嫘祖是中国最早的养蚕者。据历史记载,至少在3000年前中国已经开始人工养蚕。养蚕在江南一些地方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不知道我们村庄为什么养蚕只是小孩们的一种娱乐,也不知道村庄这种养蚕习俗源自何时?
养蚕曾经我们养蚕就像养花,都是非功利的,只是为了愉己悦人。但在照顾一个个幼小生命的降临呵护一个个幼小生命的成长,直到看到生命最后的逝去和循环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事物,也多了悲悯之心。
养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尽不是消失,只是生命的轮回。
2019.6.24
哈尔滨·道里
个人微信号:186045194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