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回家的路上在想一个问题。市场化的运作是否会让“大雅”从神殿上请下来,变得“俗气”。
文化,需要市场认可吗?我不知道什么是“雅”和“俗”,但是一种现象让我有点疑惑,如果国宝级文化领域接受市场将文化通过市场化运作达到“多赢”的效果,那么客户需求应该是首先考虑的,此二者之间的碰撞究竟是有伤风化,还是更接地气呢。
文化,需要市场认可吗?那么问题来了,今天网络平台到处充斥着通俗易懂的段子。或者说相对被大众接受的通常并不是“风、雅、颂”或所谓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而是今天的“郭德纲、赵本山”等通俗的更接地气文化事业。
文化,需要市场认可吗?国粹京剧,交响乐的门票的价格和销量,甚至远不及一位“三流歌星”或“长腿欧巴”的一场演唱会抢手。
就连电影导演也会选择商业电影或大IP制作,如果票房惨淡,通常导演会指出:“这是我冒着风险顶着压力拍摄的艺术片”虽然我看不懂,但是这些让我看不懂的影片还是会获得各种大奖。
文化,需要市场认可吗?于是,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其实在艺术和文化的道路上并没有“雅”和“俗”之分。
今天的“雅”和“俗”事人们自己界定的,或许这也是人类文明特有的一种现象。“俗”可以说成被广大的人所接受并容易被大众群体所接受的,所谓“俗”更接近与人性和人的本质,就好像龙城街头的“烧烤、凉皮、炸串”廉价、亲民、同时也是休闲和社交的理想场所。
文化,需要市场认可吗?而所谓“雅”可以看成两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被特定人群所欣赏,尊重一种传统文化的态度,就好像米其林分级的餐厅(遥不可攀);另一方面“雅”就是对文化的一种创新、一种探索“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体现了这点,在当时主流社会严重排异甚至严重不看好的各类艺术作品在后期“崛起”。
在人类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史上,“雅”和“俗”应该是并存的。百家争鸣则是对文化发展最为有利的,在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我觉得“雅”和“俗”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雅”靠“俗”来给养、推广,“俗”靠“雅”来提升,变得更有态度。
文化,需要市场认可吗?从两方面对待问题,不让“大雅”距离大众更远,别让人为构建的“大雅”之壁垒,使高端文化与民俗文化产生隔阂。不要重复过去武术所谓的“有序传承”,最终限制和终结了很多门派和招式。让文化推而广之,才可以使得文化真正的发挥和达到客户价值、社会价值、政府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市场价值,在价值的开拓和发展中会挖掘更多的价值,形成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新建更多的盈利点,才可以让“大雅”得以生存、亲民,让“大俗”得以提升,进而改善国民素质。
文化,需要市场认可吗?“雅”和“俗”在不应该是对立的,在国家大剧院演二人转不是不可以;在国家展览画,展览学龄前儿童的涂鸦不是不可以;让跳广场舞的大妈和每天打麻将的老人们把爱好都改成“水墨丹青”也不是没可能。有序引导,合理安排,社会认可,没有什么不可以,九年都义务教育了,文化艺术的普及是否应该走进千家万户?文化都走进千家万户了,一切就都有可能了。
文化,需要市场认可吗?雅俗的问题解决了,传统和创新就不存在问题了,因为传统和创新一直就是一种思路的不同,或载体发生变化,其本质原本就差不多,今天的文化众创何尝不是古时的“文化草堂”。众创不仅仅要集合当代的身边大家的智慧,古为今用,将古人的智慧与今天大家的想法一同融合、跨界嫁接,跨越空间、时间、地域、文化的众创更牛,“一路一带”便是很好的例子。
文化,需要市场认可吗?哈哈,就说这些吧。
朋友你怎么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