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永远不知道,自己辛辛苦苦找来食物,叫做偷”
这是偶然看到的一则文案,鼠妈妈为了生存去寻找食物却被人打死,幼鼠抱着妈妈的尸体,迟迟不肯离去,万物皆有情,老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辛苦觅食的行为,叫做“偷”。
这样的文案下,评论区自然又掀起一场关于生命平等的辩论。
仔细想来,所谓生命平等的论断,又何尝不是人类的一厢情愿。
我们本就是生存在这残酷自然法则中的一员,通过竞争和杀戮来寻求个体和族群的延续。
很幸运,我们成功爬上了食物链的顶端,并在这一过程中,进化出了“人性”。
出于人性,我们对于曾经的猎物和对手,产生了喜爱、怜悯、憎恨、厌恶等诸多复杂的情感。
对人类有经济价值的生物,我们大规模养殖;对人类有科研价值的生物,我们予以重点保护;对人类有危害的生物,我们肆意捕杀;与人类无甚关系的话,就随它去吧。
渐渐的,我们又发现了更深层次的自然规律,了解到不同物种之间的微妙平衡,开始注重生态保护,价值再也不是我们对待其他物种的唯一尺度。
然而,对于那些生活中较为常见,又时常侵扰人类安宁的物种,我们又该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呢?
就像文首的那只鼠妈妈,有人说每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我们占据自然、依靠自然,它们当然也可以依靠我们以寻求生存;还有人说,请收起那些可怜的圣母心,这本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没什么值得怜悯的,老鼠携带着那么多的致命病菌,当鼠疫侵袭的时候,你还会可怜这些生物么?
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两种论断都有道理。
对于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并非都是泾渭分明、非此即彼的,没必要去争一个是非对错。我们提出自己的看法,无非是进行了一次简单的价值判断。
此刻的你,基于这种价值作出了自己的判断;此刻的他,基于另种价值又作出了他的判断。这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认同你的,自然会与你并肩而行,不认同你的,他也有自己的路要走。
我们都是生命的旅客,走好自己的路,说出自己的想法,绽放自己的光,但对于他人的选择,不要强加干涉,也不要恶语相向,优雅的予以尊重便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