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74941/51a6805cadbabe50.jpg)
这什么书?(What)
这是一本关于个人知识管理方法的说明书,得益于作者早期大量阅读积累的知识,经过几年沉淀,提炼加工而成的一本个人管理知识集锦。
书中将市面上流行的各类与经济学及少量心理学相关的畅销书中的内容汲取出部分作者已经吸收的能量,吸附到一个叫“临界知识”的名词上去,意图诠释并创造一个新的经济学名词。
纵观全书,“临界知识”只是一个尚未成熟的抽象概念。将底层认知、底层规律、复利效应、反思系统等等往这个词眼中套,注入其神秘属性,其实我觉得叫“火锅”更加贴切。
当然这不会吸引很多人的眼球,那就叫“火山效应”、“三叶草定义”、“零度特性”、“寒冰规律”、“黑洞认知”等等,我们翻翻新华词典,大约一根烟的时间能想出十七八个类似看上去十分高大上的名词。
本书内容其实并不新鲜,大约都是作者这些年看书积累的心得体会以及创业前后参照的经验,能够整理出来,分享大众,十分可贵。
![](https://img.haomeiwen.com/i1874941/75f7cf7ee26f9e3b.jpg)
讲些什么?(How)
大致上通过作者思考方式重新解释了一遍:认知优势、临界知识、底层思维和方法、能力圈、预见性认知、刻意练习、复利、概率论、黄金思维圈、进化论、系统、二八法则、安全空间等。
这些概念并非作者原创,但他能够通过切身经历举例说明,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去运用这些抽象的概念。要做到这一步,并非易事,首先要改变的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即看待事物的方法(底层认知)从而判断出事物的规律(底层规律),指导自己行动方针。
归根结底,通过阅读本书,其实就是要告诉你一个道理:别特么听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你自己有脑子,自己想去。
花很多时间去阅读一本新书,去记录名言警句,却从不花时间去加工这些信息,将其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我们看似节约了很多加工整合的时间和精力,以便能够读更多的新书,但却还是买椟还珠,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把最有价值的工作放弃了。
我们阅读了大量的书,但其实都是碎片,如何有效的将每一本书获取的知识和自身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紧密联结,让他们成为拼图的一块而不是单一存在,不禁引发思考。
究竟怎样才能把一些看起来毫无相关的知识联结起来为我所用呢?我没有从书中看到行之有效的办法,但起码作者提供了几种思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1874941/a653ac5fde152ed8.jpg)
与我何干?(Why)
低水平勤奋
提升“技术效率”的同时应该平衡你的“认知效率”,就是说当你觉得你的专业技能到达一定瓶颈的时候,应该去关注事物的本质。
比如你已经可以把国外海报临摹设计的毫无瑕疵,软件运用得十分熟练,现在应该去了解这张海报的底层。为什么人家这么设计,如果不是临摹,给你一张白纸,是否能画出来?不能,为什么不能?
底层三妙法
-
深刻反思:每天都要记录自己的想法,一周汇总,一月复盘,流水账也好,总好过什么都不记,只要回头去看自己每天的行动轨迹,自然就能发现,是不是走偏了。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发现错误还假装自己不知道。
-
以教促学:这个我是深有体会的,你闭门造车试图以为掌握了别人不清楚的知识,从而想在公司建立一道技术壁垒,实际上很愚昧,什么技术是别人无法学到的?
只是人家现在不知道而已,别人问你一个问题,支支吾吾好像很难回答,其实你心里很清楚,就是不想告诉别人,好像有一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心态。互联网时代,没有技术壁垒,你不说,成千上万人在屏幕前排队想告诉你答案。
通过传授别人知识经验的好处不言而喻,一方面你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二你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在降低维度转置的过程中更加清晰,以前模模糊糊的概念突然清晰起来。不信,你试试。
- 刻意练习:不管健身还是软件操作,找到属于自己的练习方法和节奏,不是工作上接到一个任务就埋头苦干,而是平时就要想到或许以后工作中会用到而去刻意练习某些技能。
![](https://img.haomeiwen.com/i1874941/d977f2a69dc64dbb.jpg)
现在如何?(Now)
本文所用的拆解书的方法同样使用了书中提到的黄金思维法,这说明这个思考方法行之有效,但不能一味照搬前人的思考模式,难道自己就不可以再增加一个圈吗?只要自己使用起来方便高效,加几个圈都可以。
![](https://img.haomeiwen.com/i1874941/b5f989df73d229c1.png)
现下,我发现《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的大部分概论引用其他国内外书籍,是否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代码将文章出现书名号的内容提取出来,等有空的时候再阅读?想到,马上做(Now)!
最后找到一个 bat 脚本,改良一下代码之后就可以实现将电子书中的所有带书名号的内容提取出来。
思路是这样的:先把电子书转成txt,在用 bat 脚本提取带书名号的内容,然后复制到 excel 筛选,将书中提及两次以上的书做成一个饼图,于是就有了下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874941/ceb9f8507f203b4b.jpg)
阅读一本书,思考书中与己相关的内容,分析并验证目下自己的思考模型是否有漏洞,联想到如何提取书中提及的书名,并加入阅读计划,事实上作者在最后提供了相关资料的参考书目,但不影响我们 get 到这个技能。这个思考路径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串联的,起点是你得阅读这本书,然后才有后面发生的事情。
读书,还是自己读比较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