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我们来聊一聊立场,尤其是我们每个人自带的预设立场,会给我们生活和工作带来哪些影响,有哪些是正向的, 哪些是负向的,我们应该如何在混沌中正确的认识和区分,取之精华,去其糟粕。
1.我们的有色眼镜---预设立场。
我们以前说过,问题不可能由导致这种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说的是你遇到一个问题,可能是由于一种特定的你不知道的思维方式导致了这个问题,但是问题在于,你解决问题的方式恰恰就是导致你现在这个问题的思维方式,你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把问题变得越来越糟糕,越来越复杂。
其实,这里的思维方式,很大一部分,就是指我们的立场预设。就是我们预设了一种怎样看待问题的立场,戴了何种眼镜观察世界,就容易带来何种不同的结果。这里我们讲几种常见的立场预设,以及他们常见的错位情况。
(1)物理立场:一是一,二是二。
物理立场,其实名如其义。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更加侧重于客观认识事物本身。而他恰恰因为更“物理”,会显得更加中立,而也显得接纳世界的包容度很高,因为有些事是你不能控制和抗拒的,你会对所接触的事情抱着一种理所当然的,不去控制,没法改变的态度。
(2)设计立场: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不在于你。
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你是一个表匠,一块表坏了,你可能先想到的就是这个表坏了,他不准或者是没电了,是设计者的问题,问题不在于表而在于设计者本身。所以我们会想办法来修好他,或者重新改变我的设计。这个立场的核心呈现,你有既定的意图,倘若事情的发展不像你设定的那样,你会去修正或者改变它回到你要的轨道上去。
(3)意向立场:问题的根源在于你,不是我。
这条是跟上调的设计立场有一些区别,在于什么呢?就是当你发现一个事情的走向不在于自己的预设范围内的时候,意向立场会更多的偏向于“你该怎么样?如果你不怎么样,这件事就会归因于你,而不是我”。
比如说,天冷了,你妈妈让你穿秋裤,其实并不是你冷了需要穿秋裤,而是他觉得你应该穿秋裤,如果你不穿,那这事儿就是你的问题。父母觉得你应该是什么样,而如果做不到这样,这就是你的问题,这就是常见的意向立场。
2.立场错位带来的危害。
如果我们用三个词来形容三种了立场的话,我们可以发现,物理立场其实是偏上帝视角的,能干就干,不能干就不干,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而设计立场,更多的偏向于向内求因,反求诸己;意向立场,则是归因于对方,容易成为情绪的奴隶。
这里最需要警惕的是两点,其中一点就是我们意向立场的滥用。当人的心智滞留在意向立场的时候,整个人的思维,行为,表达方式都会被恐惧,愤怒,厌恶所控制。充满负能量,就会进入一种非认知状态,让真实的世界,有效解决方案越来越远。比如我们经常讲到代沟,比如你有时候看到年迈的父亲,居然对电视购物看的饶有兴致,你感到非常难以理解,或者是小情侣吵架,一方总会觉得?他/她怎么可以这样。当这些熟悉的句子、一时难以平复的情绪,充斥在我们身边的时候,不妨可以想想,是不是意向立场在作祟,因为我们预设了我的期待就等于他应该这样的观点在脑海中根深蒂固。曾经有一个著名的情绪管理的故事,也可以作为这个意向立场滥用的案例。
小王早上起床后洗漱的时候,随手将自己一个非常高档的手表放在了洗漱台边上,妻子怕被水淋湿了,就随手拿过去放在了餐桌上。儿子起床之后到餐桌上拿面包,不小心将手表碰到了地上,摔坏了。小王疼爱手表,就把儿子揍了一顿,然后板着脸骂了妻子一顿,妻子说:“是怕把你的手表打湿进水。”小王说:“我的手表是防水的。”于是两人猛烈地斗起嘴来。一气之下,小王早餐也没有吃,直接开车去公司。快到公司的时候,突然想起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转回家。可是家里没人,妻子上班去了,儿子上学了,小王的钥匙留在公文包里,他进不了门,只好打电话向妻子要钥匙。妻子慌慌张张地往家赶时,撞翻了路边的水果摊,摊主拉住她不放,要她赔,她不得不赔偿了一笔钱才摆脱。待拿到公文包之后,小王已经迟到了30分钟,挨了老板一顿严厉的批评。小王的心情坏到了极点,下班前又因为一件小事和同事吵了一架。妻子也因为早退被扣除当月的全勤奖。儿子这天参加棒球赛,原本夺冠有望,却因为心情不好,发挥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
这个故事中,仿佛每一个人都没有错,都是别人造成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回头看,倘若他在第一时间手表坏的采用的不是意向立场,去揍了儿子一顿,而是关心儿子是否摔跤,而手表去自行修好,也许之后的环环相扣都不会发生。我们时常就是这样,陷入意向立场而不自知,吵个天翻地覆有时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当你的情绪处于“怨恨恼怒烦”的某一状态时,你可以提醒一下自己,我现在是不是在滥用意向立场。
那么还有一点需要警惕的是什么呢?就是对所有立场都要清楚的二分来看待可控与不可控,就如同我们的影响圈和认知圈一样。可控,就改变或者接受他,不可控,就需要适应或者接受他。比如对待渣男这件事情,很多女性就很难想明白。是因为他们没有在立场中加入可控与不可控的二分法来看待,因为她一方面是觉得对方是可以改变的,一方面又觉得对方是不可改变的,而心里却还残存着期待去改变他。这种情况下,就会进入持续胶着的意向立场,始终没办法进入物理状态和设计状态,认知就难以协调了。
其实我们来看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就是一种三种立场的不断切换,小时候,孩子哭啼打闹,家长都会觉得很正常,这就是物理立场,上幼儿园之后,会逐步变成设计立场,因为觉得孩子教育的不好都是自己的问题,再到长大青春期后,就是一种典型的意向立场,你应该学钢琴,应该穿秋裤,应该喝牛奶等等。所以你看,每个家庭都会面对同样类型的大大小小的亲密关系,家务事,相似的场景,很多家庭幸福很多家庭烦恼,其中也就会有立场的动因在其中。
【金词银句】041期:
1.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每当遇到大事都沉着冷静应对,不相信今日没有古代的圣贤。意思是古今圣贤都具大气度,遇重大事件时,沉着淡定,举重若轻,应对裕如。
2.陷我们于无知的,恰恰是我们的已知。
我们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情,对于我们确信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会更加谦虚,但对于我们觉得自己知道的事情,我们很可能会陷于刚愎自用。陷我们于无知的恰恰是我们的已知。
3.真知与熟知
鹦鹉就具备最简单的学习能力,但是接下来是长期的播放模式,就是我们说的熟知。认知就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角是环境---你的认知环境。这个认知环境常常表现为一个或多个问题不断出现在你头脑当中,没有这个问题的出现,你头脑当中的熟知就会停留在原来的层级上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