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齐悦梦想大型社群
他们说:92岁老奶奶的丧礼是喜丧

他们说:92岁老奶奶的丧礼是喜丧

作者: 成长在途中 | 来源:发表于2018-06-10 15:18 被阅读354次

01

老奶奶离世

作为一个外地嫁过来的媳妇,对江淮农村的风俗一点不懂,我嫁过来的7年间,这个只有二十来户的村庄,有3人死亡,除了一位40岁意外死亡的男士之外,另外2位是上了年纪的女性。

今天要写的这两天我所见到的喜丧-92岁的老奶奶。

喜丧也是丧,心理还是有所顾忌,没有拍照。虽然有人拍了视频发在朋友圈,我还是不发照片了。用文字记录下这两天的见闻,像这样的场面估计以后是越来越难见到了。农村的风俗随着年轻人在外定居的趋势会逐渐消失。

像老奶奶这样活到92岁,在村子里还是少有,丧事办的很大,很隆重,这位老人,在去世之前脑溢血摔了一跤,医院不收,只得又拉回来。他家媳妇本来在外地打工的,也辞职回来照看她。吃不下、不认人、动不了,最后的日子真是受罪,去了大家都松一口气,她自己也少受一些罪。

大家甚至在说,她那天摔跤,要是发现晚点就好了,她也不会多受十几天的罪,这些事情可真难说。

噼里啪啦一阵响声过后,我们到了她家院子。她的儿子和儿媳妇单膝下跪,两个胳膊搭在我胳膊上行礼,我挨个扶起他们。一抬头,看见老奶奶躺在冰棺内,被子包的很严实,她的面容再也看不见了。听见冰棺旁边妇女们唱歌样的哭腔,除了哭腔,哭的内容我听不清也记不得了。

她们哭声入耳的那一瞬间,一下子把我的情绪带走了,心理一紧,以前每年都能见上一面的老奶奶,以后再也看不见,我的眼泪瞬间掉下来。立马出来到院子里。

02

迎来客

院外是另一种情形,没有悲伤。

参加喜丧的来客,跟参加婚礼的客人面部表情没啥两样。印象最深的是一位40多岁男人的笑脸,笑的像孩子般简单快乐。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也没有那么难过了。想想老奶奶生前的那段日子,离去对她也算是一种解脱。

带着烟花、鞭炮、纸的人不断赶来,噼啪声和单膝下跪的礼仪,不停的上演着。临近11点,要开饭了。今天是老奶奶去世的第2天上午,来客都是男方(老奶奶的丈夫、儿子、孙子)这边的亲戚,中午的伙食和婚礼伙食没啥两样,有锤肉、鱼头、红烧肉、炒鸡等。

吃过饭,丧礼主事吩咐我们接大米、菜、花圈、磕头。看到女方(老奶奶、儿媳妇)娘家的亲戚来时,马上出3个人去接他们的大米和花圈、菜;老奶奶的儿子、侄子、孙子、侄孙一行人跪在门口迎接娘家人,娘家人在遗像前磕3个头后,再扶起跪地那些人。

抬大米和花圈来的是娘家人,夫家人要主动去接大米、拿花圈、跪地迎接;手拿烟花、鞭炮、纸的是婆家人,行单膝下跪的礼仪。

作为侄孙中的一员,我对风俗礼仪很模糊,选择了跪地迎接老奶奶的娘家人。下午四点钟左右,各路客人基本到齐。按照风俗,要给老奶奶念经超度了。老奶奶的儿子、侄子、孙子、侄孙、曾孙、曾侄孙等大概60人一排排先站在遗像前,主事人一声令下,全部五体投地,有一位道士在老奶奶遗像前为她念经祈福。

03

祈福

30度的高温下,双腿跪地时间过的特别慢,我跪在后排,听见身后6岁的小朋友,不停的问,还要多久结束。看不到结束的希望时,他嘴里不停的问那句话,跪地的姿势不停的变换着。我好歹是30多岁的大人,膝盖疼痛难忍,也只得咬牙坚持。那一刻,一秒钟都觉得是那么漫长,脑子里什么都想不下去了,只有快点结束吧这一个念头。

我跪的位置靠后,忍不住想各种点子缓解膝盖的疼痛感。抬起头,企图转移注意力。发现前排的人头戴白孝布,后排戴红毛巾。原来孝布的选择也跟辈分有关,儿子、侄子辈的是白色;孙子是红色;侄孙辈的是绿色。

大约50分钟过去,听见“孝侄贤孙请起”,立马以最快的速度站了起来。接下来,大人小孩每人领一根香,围老奶奶的灵堂转3圈。在最后一圈时,把手里的香放在老奶奶遗像前的托盘内。

这些做完,又到了开饭时间。晚饭是丧礼第一顿正式的饭,除了饭菜以外,每个桌子上需要发一条烟,不管大人小孩子,上桌的都可以拿一包烟。

吃完饭后,来客就可以先回家了。

老奶奶的儿子、儿媳、孙子晚上守灵,第2天一早送遗体去火化。太早了,我没有去,听说有9辆车送老奶奶去殡仪馆。

04

入土为安

大概7点多,我们头戴红孝布去迎接老奶奶回来。等了约莫20分钟,看见曾孙举着白旗子走在最前面,孙子怀抱遗像紧跟其后,儿子抱着骨灰盒走过来了。后面是儿媳妇、孙媳妇等亲戚。接老奶奶的几十人跟着队伍走,经过村子里时,每户人家已有一人在路口迎接,队伍里有专人发给她们一个白毛巾,一盒烟。

经过8户人家后,先回到主家。主事的人安排前面的人拿花圈,带队绕村子一周,再往坟头走。出来后经过的第1户是我家,只见婆婆公公桌子已摆好,桌上一瓶酒、三杯子、两盘各类零食,老奶奶的孙子把遗像摆在桌子上,四五个人跪在桌子前,鞭炮和烟花放完后,主事的人将酒倒在遗像前的地面上,扶起跪地的四五人。

下一户人家,是相同的一番情景。这两门跟老奶奶那门同是抱来没有血缘的三兄弟,礼仪与村里别家不同,要更加正式隆重些。

队伍沿着大路走,从最远处的那户开始,每户人家派一人在路口迎接,主家行单膝跪地的礼节,有专人会发给他们一个白毛巾、一包烟。村里所有人家都走遍后,队伍开始上山了,那是老奶奶以后常住的地方。

山高路又难走,总算到了地方。八大金刚已经挖好坑,棺材放进去,有专人把骨灰盒放进棺材内,又撒上一层白灰和其他一些不知名的物体,就开始盖棺。

棺材盖好,由老奶奶的儿子撒上第1层土,八大金刚开始填土埋馆。不一会,一个凸出来的坟头就出来了。一声声炮响过后,在坟头前烧一堆纸钱,队伍里面的人按照辈分从大到小排列,每个人磕三个头下山。

回去大概是上午10点半,吃丧事第2顿正式的饭,除了饭菜外,上桌的每个人还有一包烟。因为老奶奶活到92岁,在村子里是高寿了。按照风俗,大家可以把中午吃饭的碗带回家。据说可以沾老奶奶的光,自己也能长寿。这顿饭后,碗虽被拿光了,主家也很高兴。这是风俗,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遵守。

吃完这顿饭,远些的亲戚就可以回去了。近的亲戚还要留下来等下午的立碑。大约13点,石碑立好,剩下的人一行上山再磕三个头,到主家再吃一顿便饭,丧事到这里算全部结束了。

以上是一个外来人参加丧事的两天见闻。

05

寂寞

丧礼结束后,到邻居家串门,她们又说起老奶奶生前的事情。那个小学生说的话让我感觉悲从中来。

他说:有时候他家做了好吃的,或者从外面买了什么好吃的回来,他妈妈派他给老奶奶送去,每次老奶奶都拉着他胳膊,跟他说个不停,还把自己已经发霉的饼干给他,叫他吃。他每次都要好久才能挣脱。

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92岁的老奶奶也不例外。年纪大了行动不便,没人主动找她聊天,她太寂寞了,抓住人就说个不停。

对这位老奶奶生前的事情了解不多,但我见证了她隆重的丧礼,在老奶奶离去的时刻,有那么多人来送她,想来她应该是高兴的吧。

齐悦梦想社群第8篇。

相关文章

  • 他们说:92岁老奶奶的丧礼是喜丧

    01 老奶奶离世 昨晚从老家赶回来,今天有机会坐下来写一下这两天我所见到的喜丧。作为一个外地嫁过来的媳妇,对舒城万...

  • 有一种仪式连死人也骗

    寂静的小山村被一场丧礼叫醒­——尕娃他爹死了。 葬礼按传统仪式举行。村里人说:“活这么大年纪,没遭罪,这是喜丧。”...

  • 天堂有光

    五一这么特殊的一个节日,您就这样子悄悄的走了。我的老奶奶,今天是你出殡的日子,大人说,94岁高龄,这是喜丧。 老奶...

  • 人小耳朵长

    丧礼,根据每个地方习俗的不同,分为喜丧和哭丧。 韩剧《请回答1988》里,女主德善的奶奶去世了,她和姐姐在长途车上...

  • 年迈的人离世,人们长把它称作“喜丧”。 死亡,从未有可“喜”之处。老人的丧礼上,亲人肿着眼睛与前来悼念的人谈笑风生...

  • 我翻译的《道德经》第三十一章(5)

    原文: 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译文: 这就是说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战...

  • 2019年11月18日 看图写话

    老奶奶养鸡。 一天老奶奶买回了几只可爱的小鸡,老奶奶很爱护他们。 刚到家,老奶奶...

  • 《二十二》:不说了,不说了,说了不舒服……

    他们说,这个纪录片是老奶奶们自愿参与拍摄的。 可纪录片里,老奶奶们话说到一半,哽咽,“不说了,不说了,说了不舒服…...

  • 论语心得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丧礼能慎重,祭祀能虔诚,社会风气就会趋于淳厚了 心得,丧礼是对死者的尊敬,祭...

  • 喜丧

    (一) 这些天,孙婆婆的丧事成了全村人的话题。算虚岁,孙婆婆今年90岁。村里有个沿袭至今的传统,老人过了80岁去世...

网友评论

  • 六月荷清香:老人去世是喜丧呢:pray:
    成长在途中:@六月荷清香 是呢
  • 看见我的温暖:在我们这里80以上就算是喜丧了呢~
  • 45fb1707d123:细节描写的功底不错,换了我,绝对写不出这么多相关内容,并且娓娓道来。
    看完整篇文章,我的思维一直停留在你的这句话上“用文字记录下这两天的见闻,像这样的场面估计以后是越来越难见到了。农村的风俗随着年轻人在外定居的趋势会逐渐消失。”
    有高度,有意义。
    文章取材立意很好,好文:+1:
    成长在途中:@柠萌萌不萌 谢谢柠檬
  • 李清心1314:写得非常详细,在若干年后,这种丧葬风俗也许只能在文章中见到,也算是对历史的一种见证和记录。
    😅接下来要说我的拙见了,也不一定全对:
    1、标题其实不容易取,可以再斟酌一下;
    2、昨天别山老师说,文章不怕平实,但一定要有一两处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让人忍不住落泪,或者发出会心一笑;
    3、词句还可以更加凝练,写作以后多看,并且读出来,读的时候就会发现哪些不合适,进行删改。
    “带着烟花、鞭炮、纸的人不断赶来”这句把主语“人”放在前面可能会更好。
    4、文章的图片(所有这类型的图片)其实我是很不喜欢的,平时在朋友圈看到会设置不看那人的朋友圈😅(其实你的这篇文章我昨天就看到了,不过因为图片的缘故没有点开这篇)

    欢迎互评!👏👏加油!✊✊
    成长在途中:@李清心1314 昨天给我那篇尊重点评了。晚上再去看看你积累素材那篇。
    李清心1314:@成长在途中 一起吧!也欢迎来为我点评,互相进步!🌺🌺
    成长在途中:@李清心1314 谢谢清心这么认真的点评,我觉得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再斟酌斟酌。

本文标题:他们说:92岁老奶奶的丧礼是喜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uf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