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上小学的时候,你学会了骑自行车。于是,家里那辆淡蓝色自行车成了你最亲密的伙伴。它忠诚又顽强,即使只剩下一个车架和两个车轮,没有刹车,没有支架,没有挡泥板,依然陪伴着你。你还特喜欢这样。要减速,你就用鞋底在地上磨;要停车,你就用脚当支架。你觉得这样的车自有一种简单美。它是断舍离,正如你现在的生活。
后来上了初中,你妈给你买了辆新车。它有茄子一样的紫色,车架和龙头优雅地弯曲着,勾勒出妙龄少女身材般的曲线。骑着它,你会不由自主伸直手臂,挺起胸膛,保持优美的姿态。显然,它是专为你妈定制的女士自行车。好在那时的你纯洁如那时的天空,没有因为贴在它身上的标签,而觉得自己的男子汉气概受损。你每天高高兴兴骑着它上学,脚踩风火轮,在漂移青春。
若干年以后,面对悬浮于头顶的空气,你会回想起那时的纯洁,不管是天空,还是思想。
时针转向大学。你淘了一辆二手自行车,周末的时候便骑着它去学校周边游荡。此二手车名副其实,变速器懂事地坏掉了,骑不快也骑不远。有一次,你想绕后官湖一周,结果第二天起床,双腿都快站不直了。
工作之后,你买了辆质量较好的山地车。遇上休息,就骑着它在武汉市闲逛。反正是没去过的地方,就想过去看一下。然而,有一次你骑到西班牙风情街去,把车停在路边。那条路两旁停着很多自行车。一小时后回来,车已经消失不见了。你沿着那条路来回找了几遍,希望自己记错了停车的位置。后来你希望自己是位外国贵宾,这样要不了多久,就能把车找回来。
西班牙风情街上,年轻的男女来来往往,没有人注意到你。你想了一下,距离你买下那辆车,仅仅过去三个月。
你哥知道后,又买了辆车放在家里。你回家休息时,就会骑着它出门溜达。你骑着它去看你上过的小学,走过的路,新建的旅游景点······政府新修了很多公路,你就沿着路骑,看它通往哪里。
一次你骑到梁子湖,本想沿着地图所示穿湖而过,结果工人正在修理堤坝。茫茫的梁子湖一眼望不到尽头。湖面上有几叶扁舟,孤独地漂泊着。你伫立良久,决定要去真正的远方。
来北京后,你买了辆小轮单速车,配上密码锁。此时,共享单车如同冬眠醒来的蚂蚁,纷纷出洞,潮水般涌进大街小巷。你骑着你的小轮车,来回于宿舍和地铁站。北京很大,你的轮子很小。北京离武汉很远,你的小轮车到不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文化也能养一方人。你见过一个例子,大意是:在中国传统爱情故事里,男人往往是苦逼兮兮、文静内敛、书呆子的形象,反而更能获得女人芳心,比如董永、牛郎、宁采臣之类。而在美国则是反过来的。比如超级英雄里的钢铁侠、蜘蛛侠,都是老子牛逼,老子英雄救美,抱得美人归。于是,直到现在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思想上还会有这种差异。
骑车也是一种文化,影响着你的思想和行为。自行车是你双脚的延伸,暗示你可以走得再远一些。坐在滚滚向前的车轮上,你就像一阵风。道路在你眼前铺开,仿佛是在告诉你:去吧,前面还有路,通向未知的远方。
北京,是远方。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