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斋谈之意境(二)

作者: 豫斋 | 来源:发表于2020-04-19 06:29 被阅读0次

诗词的意境,简单来说,就是一首诗或一阕词中体现出的情感、思想所能呈现、达到以及升华的境界。如雄浑旷达之境、沉郁苍凉之境、清新素雅之境、温婉凄丽之境、淡泊悠远之境,等等。

诗词鉴赏向来注重意境。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乙稿序》里就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观我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然非物无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

诗词的意境,往往通过“意象”来提炼、升华,所谓寓情于景、情景合一,方能达到一定的境界,从而呈现出所要达到的意境。

“易曰:立象以尽意。故万物皆有其象,万象皆寓其意。词之意象,乃词人情感之所寄托。凡伤别、愁怨、相思诸象,抑或凄婉、荒凉、寂寥诸象,抑或高洁、孤直、忠贞诸象,抑或隐逸、旷达、洒脱诸象,则自古洎今约定而俗成者也。意象恰切,则词味足、境深。”——《豫斋词话·三二》

相关文章

  • 豫斋谈之意境(二)

    诗词的意境,简单来说,就是一首诗或一阕词中体现出的情感、思想所能呈现、达到以及升华的境界。如雄浑旷达之境、沉郁苍凉...

  • 豫斋谈之意境(一)

    诗词要有意境,已是大家的共识。所谓意境,可分为“意”和“境”。意者,情理也,境者景况(也有谓形神者)也。因此,入情...

  • 豫斋谈之意境(三)

    今天简单说说春夏秋冬四季的意象。 宋代无门慧开禅师《无门关》一书曾收录其一首诗,曰:“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

  • 豫斋谈词之四《蝶恋花》

    《蝶恋花》乃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本名《鹊踏枝》,因南唐后主李煜的《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而易名。因冯延巳词有“...

  • 《豫斋诗话》【二】

    【二】好诗无它,唯“有意思”而已。意者,意境、意义也;思者,思想、寄托也。乐天云“歌诗合为事而作”、简斋云“诗无言...

  • 豫斋谈词之二《齐天乐》

    《齐天乐》乃宋教坊乐曲,后用为词牌,双调一百〇二字,上片十句五仄韵,51字,下片十一句五仄韵,51字;一般以周邦彦...

  • 豫斋谈词之五《古调笑》

    《古调笑》又名《宫中调笑》,单调小令,三十二字,八句,四仄韵,两平韵。戴叔伦词名《转应曲》,冯延巳词名《三台令》。...

  • 【豫斋读易】之《系辞传下(二)》

    【豫斋习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故曰:世道纷纭,而天道循常。 辞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

  • 【豫斋读易】之《系辞传上(二)》

    【豫斋习注】万事非吉则凶。悔吝亦凶象也,然势不同,知悔者或趋吉,贞吝者则近凶也。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 豫斋读诗之秦观《纳凉》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大意是:携杖出门去寻找纳凉地,画桥南畔,绿树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豫斋谈之意境(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vrb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