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这两天突然食欲大增,从醒来到睡前,一直在找吃食!偏偏母后又是个挑嘴的资深吃货,真真是想破脑袋,翻遍某宝某东以及各种美食相关公众号。谈及吃货,便是不得不说起我最长情的那位:汪曾祺老先生!
老先生和他的老师沈从文一样,都是有情之人,沈从文老先生是对人有情,而汪老先生是对万物有情,其中自然是少不了口舌之情的。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汪曾祺老先生的散文集《四方食事》。全书分为五辑:寻常食道、家常酒菜、四性五味、四方食事、旅食与文化。
汪老先生的散文素来没有什么要人扑风捉影的玄奥深奇,读他的散文就好像在听一个见多识广的老者话话家常,最适合当下庸碌匆忙的我们停下来在他的竹棚茅庐间小憩片刻,想一想世间的美好,望一望诗和远方,发现这些其实都近在咫尺。
这位亲切的老者在《五味》里将华夏大地东南西北中都给照顾到了,可我这个出生在江西的安徽浙江混血儿读来一面神往着那些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酸甜苦辣咸和臭,一面忿忿地嘀咕着:“吃辣不说江西,开玩笑吗?臭味不说臭鳜鱼,李鸿章都得和您理论理论!”
《手把肉》是内蒙的别样风味,虽说不少内蒙的朋友都曾热情相邀,却因为事务缠身,未能成行,眼巴巴地想象着文中趣味与美味,只能是望梅止渴地拿起手机给内蒙的朋友发两条问候的微信。
《贴秋膘》通篇说的是北京烤肉,与我此前认知实在大相径庭,文章首末稍带了几句别地的“贴秋膘”才符合我的认知。在北京吃过两次韩国烤肉,也是不正宗的。文中提及烤肉宛就在我住处附近的宣武门,也未曾涉足,不得不说,深受当下养生文化的荼毒,想起烧烤就情不自禁有些害怕。
《果蔬秋浓》虽然开头就说“今只说香”,却在水果香和蔬菜香之后,花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写“逐臭”,一股臭豆腐的“香”实在是突如其来,让人有些忍俊不禁!真是好奇,汪老先生有没有吃过烤榴莲?
《豆汁儿》……请允许我跳过!我真的是一个非常容易身临其境的读者!
《米线和饵块》在我所读过的汪老先生的所有散文里面,篇幅算很长的了。都说读大学的城市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第二故乡,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西南联大对于汪老先生的意义虽然在文中只字未提,却溢于言表。哪条路上有哪一家,那一家有什么风味,沈从文先生最常吃的是哪一家……事无巨细,要知道,《贴秋膘》里面几家烤肉店不过是点兵点将地罗列过去!想说,来日去了,不冲着美味也要去尝尝故事。
《寻常茶话》也是如此,说起喝茶的习惯要说昆明,说起泡茶的水要说昆明,总忘不了提一提昆明。昆明的茶馆是有趣的,昆明的水喝起来是过瘾的。然而,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了,喝茶这件事难道不是江浙闽粤等地的招牌文化之一吗?而这些地方的茶,老先生却只对碧螺春与龙井有所褒奖,还附带上几句“贵”“怪”的不满,真是羞煞我等江南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