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境界是什么呢?难道只是分学习好还是不好吗?根本不是!孔子说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其实讲的就是不注重外在的的温饱居住问题,而是注重内在的精神和道德品格的修养!所以还有人觉得孔子着重强调“食无饱,居无安”,这纯属瞎说,毕竟这一切都过于外在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为什么要这么夸赞颜回呢,首先,连回住的地方是陋巷,颜回每天的吃食是一箪粮食和一瓢水,而别人都已经受不了了,颜回却还不改他的乐,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乐是内在的乐,他乐于学习,所以不会注重这些外在的环境怎么样!而那些觉得不堪其忧的人,其实最注重的是外在,所以他们才会觉得不堪其忧!颜回已经达到了一种道德层面的学习境界,这样的学习境界是非常可贵的,很多人都做不到!所以孔子才叫颜回为“贤”,也就是为什么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的原因之一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什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为什么“好之者”又不如“乐之者”?首先,知之者只是知道了他的外在而已,并不注重任何内在一样的东西,比这更离谱的都可以称作麻木不仁了!好之者则是对内在精神有所好奇,至少想要对内在进行一个探究。最后的乐之者,就像夫子夸赞颜回说的“不改其乐”,也就是对内在精神的快乐,这种人是真的前两者都比不上的那种,这就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中等境界、与最低境界的区别了!所以夫子把学习分为这么多种境界,我目前处于第二种,对内在有所探究的渴望,别想试图去修炼我的内在精神,这是我目前学习的最高境界,至少开始向“乐之者”前进!
叶公有一次找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并没有回答他,孔子一下子就被指路的这种行为给整的不知所措!他立刻问子路:“你为什么不跟人家叶公说说我的为人呢?你应该回答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于云️尔!”为么什么孔子要这么说呢,孔子这个时候达到什么境界了?我认为孔子现在已经达到“乐之”的境界了,因为他说他发奋忘忧,乐以忘忧,都不知道老之将至云尔!这跟颜回的“不改其乐”真的就是一模一样!所以孔子这个时候已经达到了乐之的境界!
学习一共三种境界,“知之”,仅仅只有对外在的渴望,完全不注重内在!其次是“好之”,你开始对精神内在的修养有渴望,并且试图去修炼成功,最后就是“乐之”,你很积极的去修养内在精神的道德品格,并且乐在其中!这样就是学习的三种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