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说:小时候凡事争第一,争不到就哭。和小伙伴玩游戏,输了就要发脾气,搞得大人很尴尬。长大后,每次考不好会不开心好几天。孩子不能输,输不起的性格,可能和之前的教育方法有关,现在知道了,又该如何引导?
1.输了哭,是孩子自然的表达。
孩子输了以后有情绪或者大哭,都是正常现象。
即便是大人,面对失败,能做到云淡风轻,波澜不惊吗?
输了不开心,也是因为在意,这种在意具有积极的意义。
孩子输了,有情绪的时候大哭,甚至摔东西,父母不要上前安慰,也不要厉声阻止,可以静静的陪在一边,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用我们的态度、表情告诉孩子,“我懂你,因为我曾经也这样。等孩子情绪稳定了,再跟他们沟通。
2.认知发展的结果。
字太小的时候没有自我认知概念,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建立自我认知,孩子的年纪越小,越关注自己,忽略别人,而年纪大的孩子开始在自己和别人的心目中认知自己。
随着年纪增长,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评价不再只是积极的,他们开始承认失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也接受到自己的不足。
这种评价更全面,这是孩子自我认知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父母等孩子发泄完情绪后,再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缺点,鼓励孩子继续努力,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又激发了孩子的潜能。
3.家长得失心太重
如果孩子到了一定年纪,面对失败,情绪激动,过于争盛好强,父母就要反思了。
如果自己不能心平气和的接受失败,孩子输了的所有激烈情绪都可以解释了。问题不在孩子,而在于我们自己。
4.平时不要虚夸孩子
心理学家告诫我们,鼓励和表扬是有区别的。鼓励侧重对态度的描述,表扬侧重对结果的赞扬。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被过度赞扬的孩子,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向———我很聪明。而一旦遇到失败,他们会惊慌失措,因为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进而感受到强烈的挫败感。
所以父母要从细节上鼓励孩子,比如:“你看你坚持听录音,英语发音比原来好多了”“妈妈看到了你这个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具体优点,知道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帮助孩子形成积极,全面,客观的自我认知。
5.家长回应的几个雷区
输了就是输了,不能发脾气。(父母没有理解和接纳失败心理和情绪)
你这个笨蛋,谁都比你强。(父母好胜心太重)
好了,不玩这个了,我们去玩别的。
就输了嘛,这就是一个游戏,没关系的。
(后两种看似做法不同,结果是一样的,让孩子逃离失败)
孩子现在可以逃避,长大后能继续逃避吗?
英国心理治疗师尼可.卢克斯摩尔曾说:“无休止的从失败的经历中保护孩子们,对他们是有害无益的。当失败再次发生时,孩子们就会觉得很羞耻,难以理解,甚至难以接受。”
正确回应:
“宝贝不开心了,是不是?输了也没关系啊。谁都不会永远赢。这次输了我们可以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能赢。”
6.逆商教育,人生必修课
孩子有上进心是好事,适度的自尊心能激励孩子追求卓越:把输赢看的太重,输了就有反应过激,正是逆商低的表现。
逆商是和自己相处和挫折相处的能力,逆商低的人面对失败只会难过生气,一蹶不振。逆商高的人先接受失败,然后自我激励,自我反思,自我提升,坚持不懈,越挫越勇,最终实现成功逆转。
简单的说,一个是“怕输”,一个是“不服输”。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对孩子进行输赢观引导,让孩子明白:一次输赢决定不了人生,输一次不是输了人生。赢一次,也不会从此走上坦途。赢了固然好,输得起更重要。
培养一个输得起的孩子,比培养一个总要赢的孩子更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