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太多像兰姨这样的老太太:每天清晨天不亮,跑到几公里外的农贸市场上为一根葱一两肉讨价还价。狠狠地剥去大白菜尚且饱满的外衣,嘴里不停抱怨着:“这菜不新鲜,白送给我,我也嫌赖。”企图压个低价。临走时还不忘顺走一把菜叶——回家喂兔子。具体喂到哪里了,也真没人去深究。
精明,也泼辣。
免费公交车缓缓驶来,抢着上车,丝毫不搭理司机“排队”的呐喊。万一上车晚了,没抢到座位,她颤颤巍巍地站在你面前,捶着腿,揉起了腰,就差把“年轻人让个座”六个字写在脸上了!你要是铁了心不让座,那可是捅了大娄子喽,这一路上她骂骂咧咧连带着你和全社会都被莫名映射一遍……
我素来喜欢安静,不喜欢和这样的老太太打交道,院子里来租住的年轻人居多,这不,自打兰姨住进203,照顾新婚燕尔的小夫妻,院子里可跟着热闹起来了。
别看兰姨在外人面前凶巴巴,回到家,秒变脸,立马“怂”了起来。她蹑手蹑脚猫进厨房,生怕吵醒了儿子和媳妇。出租房门窗质量不好,不隔音,悄没声关上厨房门后,她把抹布垫在菜板下,避免发出大的切菜声。儿媳起床后,笑脸相迎,张罗着盛饭、端饭,“玲儿,你看妈特意给你煎的荷包蛋,炖的绿豆粥,还有蒸的粉条大包子、干煸四季豆……”
玲儿不耐烦地打断她,“跟你说了多少次,我们俩早上不吃饭,你自个吃吧!”
一句话把她打到冰窟,正盛饭的手也停了下来,那早起抢公交的劲头也失去了八九分,呆呆地坐在餐桌前,盯着满桌热腾腾的早餐出神。
俩孩子都走了,她提着板凳下了楼,寻一处有老太、阳光茂盛的空地,东家长,西家短一聊就是大半天。
“兰妹子,恁家新媳妇啥样?对你好不好?”有好事的人探过头问她。
“可好!给我买衣服,这不,身上穿的都是人家买的!”兰姨站起来前后转圈,给众人展示玲儿的孝心。
“你都不知道,俺媳妇才来也可好,过了一年可变了,买点吃食藏起来,还怕我发现。隔两天光问我要钱,不给她,叉着腰拉着脸,看啥不顺眼,给她吧,怕给她惯上天!真难!”常老太攥着兰姨的手,诉说着自己的难处。
“新媳妇可不敢惯她!”
“得给她点下马威,让她知道这个家谁说了算!”
“我给你说,刚开始不给她做饭,等她说好话,服了软,你再开始做……”
众老太纷纷支招,兰姨不住地点头,恨不得拿个本子全记上。
你问我咋知道的,哈哈,我闲来无事,跟着一群老太太看热闹。
这“天”是怎么聊散的?有人谈起自己的儿孙,多么多么有出息,在杭州上了班,买了房,又有人提起隔壁老张家闺女,全款提了一辆好车,带着老两口满世界游玩。这些成功例子,大抵是触碰到兰姨敏感的神经,使她想起自己孩子守着一份普通的工作,紧巴巴地结了婚,还得花钱租房住,心里多少不是滋味,啧啧附和着夸赞几句后,抚摸几下斑白的头发,叹息一声,灰溜溜地搬着凳子离开了。
习惯性地走进厨房做饭,一看早上的冷盘冷碟子还在,再对比别人家优秀的孩子,兰姨气鼓鼓地躺在沙发上生闷气。
“咚~咚”敲门声响起,惊扰了半梦半醒的兰姨。她快步开门,一看儿媳站在门前,正准备迎上来说两句体己话,几位老太太的忠告又飘了出来,于是冷冷地扭头,端着架子板着脸。
“妈,你把剩饭热热,我去洗个手。”儿媳脱掉外套,交代两句快步向卫生间走去。
“管你说啥。我就是不干!”兰姨不吭声,心里却打定了主意。
“妈你咋不动呢?”玲儿走过来,莫名其妙地看着她。
“咳咳,这个家我说了算,以后想吃饭,自己做!”撂下狠话,兰姨心里发虚,别过头,不敢和玲儿对视。
“我辛辛苦苦上班挣钱,回来还吃不上一碗热饭?你要是闲着没事,收拾东西回老家去吧!”玲儿没好气回戗。
这话怎么听着不是滋味呢,于是兰姨婆媳间第一场大战拉开了帷幕,上午支招的几位老太太听到动静,围在楼下,指指点点看起了热闹,直到儿子赶回来“救火”,战斗才偃旗息鼓。
“丢不丢人,楼下多少人看笑话!”儿子仿佛在训斥两个不听话的小孩。“你常大妈也在看笑话?”兰姨平日里最听信常大妈的话,绝不相信好闺蜜也会嘲笑自己,“她,脖子伸的老长了!难怪姓常!”
兰姨拍着头,恍然大悟!自己这可是中了别人挑拨离间的伎俩。
“玲儿,对不住了,妈今天有错在先,先给你道个歉,你们俩坐下,我这就去热饭。”
“唉呀,妈,一家人哪有对错,走,我请客,咱们外边吃。”儿子一手拽紧余怒未消的媳妇,一手拉着她。下楼锁门的时候,她分明看见常大妈躲在楼梯拐角处,似笑非笑地看着她。
兰姨报复性地吼了一嗓子:“有些人,就是见不得别人比她过的好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