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创!禁止转载!禁止剽窃!请互相尊重!
径省其说,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交之。略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如果我说话直截了当、简明扼要,那么君主会认为我不聪明而笨拙;如果我说话像柴米油盐那样琐碎详尽,那么君主会认为我啰嗦冗长、废话太多。如果我简略地叙述事情、陈述意见,那么君主会认为我怯懦而没把话说完;如果我因谋事深广而放纵不收束地陈述意见,那么君主会认为我粗鄙而倨傲。这些都是游说的困难,不可不知。
为什么我说话简明扼要,而君主反而认为我笨呢?先看一个例子。
学渣向学霸请教问题,学霸看了看说了几句话就让学渣自己回去做,结果学渣还是没做出来。那么学渣会将没做出来的原因归于(即归因)什么呢?
①学霸敷衍了事②学霸隐藏了关键的地方没说③一定是有哪个地方自己没想出来
这是一果多因,不同的学渣有不同的归因(这个归因就是这个学渣对这个事实的认知),而具体到某个学渣的归因,无法确定。但可以对这三个原因分类:一类是归因自己,一类是归因他人。
这涉及到一个人性:人往往将错误归因他人,将成功归因自己。根据这个人性和上文描述学渣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做出的标准推测是:学渣会归因学霸。至于是①还是②,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判断。现在假设是①。
现有如下描述:A学霸说话简明扼要,学渣认为学霸敷衍了事。那么你对句A有疑问吗?
想必你是没有的,因为上文已经说了两者之间的情景。同样的,“我说话简明扼要,君主认为我笨”背后也是隐藏着一段情景的:我说话简明扼要而君主没能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其在问题中的关键之处。(句A:学霸说话简明扼要,但学渣没能明白学霸说得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其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
根据上文所言的人性,可以做出的标准推测是:君主会把这个结果归因为我。在我下对方上的条件下,这个人性会被强化,即上司总是将错误归因下属,将成功归因自己。(例如,工作上某地方出问题了上司会认为下属没做好而不是自己没说清。)
那么具体是什么原因呢?“笨、不聪明”是一种适用范围广泛的原因。
在君主对我无认知(即零感情)时,君主会认为我笨(才智不行),因而我不能多说点什么仅仅说了那么几句话就无话可说了,即使事实上是我说出了问题的核心。但就当前之事(或者说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我很专业,而君主刚入门,君主不理解我说的什么,就“不智而拙之”,那么君主就可能不再理会我了。
在君主对我有认知时,即君主知道我在这件事上有能力的,而我简单的说了下这个事、提了几句不痛不痒的建议,那么君主会认为我害怕而不敢说话、想敷衍了事等。正如学渣不会认为学霸没有能力解题,而认为学霸敷衍了事一样。那么,此时就要失感情。
如果我详细地为君主陈述(介绍、说明)这个事呢?
详细就意味着话多(这和有些复杂的事陈述起来话本来就多有区别),话多就容易掺杂废话,显得啰嗦。如果君主恰好心情不好或者时间有限,就懒得听你废话,要么让你赶紧说重点,要么直接不让你说了、换个人说。如果这时候我和君主有感情,那么君主会有所抑制,但仍会失感情。
(暂且以数值来理解感情,虽然感情并不能用数值来衡量:感情在我和对方的交互(包括沟通)中是不断获得、失去的,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在动态变化中。那么每次动态变化时获得多少、失去多少呢?这和具体的交互情景有关,失去的(获得的)数值也许是百位、也许是个位、也许是小数点后一位、也许是小数点后好几位。如果这个数值过小,那么不至于影响感情。但持续的小数值会累计成大数值。)
如果我对这个事有很多观点要表达、建议要陈述呢?假设我的观点都是正确的、有建设性的。(注意类似的情景——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
这时我的表达欲是很强烈的,一旦听见对方错误、似是而非的观点,那么我将急于将自己正确的观点表达出来。这就会打断对方、驳斥对方。即使我的观点(建议)是于事有益的、利于解决问题的,但对方不一定会认同或采纳,因为这让对方感觉丢面子。
那么对方感觉的程度是如何的呢?我和对方地位差距大,对方的感觉就强烈,对君主来说尤为如此。所以,如果君主在某件事上表达了错误的观点,也没有臣下会直接说“君主说的xxx不对,应该是这样的”之类的话。(因而,上司有时会迷茫自己说的做的到底正不正确,因为下属基本不会给自己反馈,这是上司会被蒙蔽的原因之一。)
如果臣下揪着错误的观点不放,非要说出自己正确的观点,这就形成了说服。前文说过人喜欢顺从厌恶说服,除了前文所说的君主的惩罚,君主还会否定我或者贬低我。
我正确的观点为我的能力提供了佐证,因而君主不会否定我的能力(如果我坚持的观点是错误的,君主会否定我的能力,让我赶紧闭嘴。),会贬低我的礼仪或道德,我将被贴上粗俗、无礼、傲慢等标签。
参考文献:
[1]陈奇猷(you2).韩非子新校注[M]
[2]梁启雄.韩子浅解[M]
[3]张觉.韩非子全译[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