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建于1918年,如今有百年历史。这百年间,培养了多少教师,我不清楚。但有一点我清楚,这里培养了改变人类文明的无数为人师者,我有幸成为90年代中期由这毕业一名教师。
离别母校已二十余年,今日由于培训学习有幸返回。
驻足于新教学楼前,不由自主抬头张望二十二年前三楼的那间教室。
一切熟悉又陌生――楼体的白瓷砖不见了,红色窗户的样式不像了,就连窗帘的颜色也变了。抬头张望的三层楼,不像曾经一眼望去,就知道三楼的高度――最顶层,我们的教室就是最顶层第二间。
但此刻,我没有一眼看出到底哪一层是三楼,还需用心从第一层数起,三楼在中间,最顶层是六楼。
我忘了,时间的变化、事物的变化,也忘了我毕业的时间。就这样默默地凝视了许久, 才慢慢地把思绪转到眼前的现实。
曾经贴着白瓷砖的三层教学楼已成危楼被拆除了。记得在我们上学时就因几次小地震而裂缝,在暑假地基还被加固维修过。如今,在原址上修建了外观气派,外形庄严的U 型六层教学楼,把整个校园的南侧全部占满。
经师兄介绍,母校即将迎接百年校庆。三年前,那座老楼被鉴定成危房,旁边的平房,曾经年轻老师的宿舍不见了,以校墙为门面的出租屋不见了,还有楼前两侧曾经长满苹果树、梨树的有着白色栅栏的小花园也不见了,还有那两排展览了多少同学的手抄报、素描、速写和书法的报栏也不见了……唯有存在的就是那两棵老槐树,沧劲高大,像两把大伞为莘莘学子们遮阴纳凉,又像身材伟岸的哨兵守护着百年历史的经典。
曾记得小花园里的梨树、苹果树,长的枝繁叶茂。每到四月,白色的梨花一簇压着一簇开满枝头,曾经的红衣少女,留下过追逐嬉戏的镜头,留下过姐妹抱团的合影,留下情窦初开得朦胧记忆。
还有教学楼前的台阶也不存在,曾经台阶上留下的倩影已成为记忆。
二十二年前,刚入校时,映入眼睑的门厅上方永远立着“为人师表”的字样,多少人在这留影,从师者的历程从这里开始。如今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勤、慎、诚、毅”
岁月一年一年走过,教学楼历尽沧桑,毕业前和十年、二十年的聚会,还在这留下了刻着不同岁月记忆的倩影。
跟随师兄走进新教学楼,上二楼,穿过走廊,来到道德大讲堂。这个地址是曾经的阅览室和阶梯教室报告厅。又一个曾经的阶梯教室不见了,曾经的阅览室也不见了,一切都是设备先进的多层楼。
转过U型楼,来到小型操场上,曾经的大礼堂――有着大幅标语“精英荟萃,高山仰止”的大舞台,并带练功把杆、打饭厅的多功能大礼堂不见了。
但大礼堂里举办的元旦晚会、国庆节大合唱、教师节表彰奖励、文艺汇演、实时政治报告、校园演唱会、甚至每天早晨六点半就起床练功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在那一瞬间,我仿佛看见了风靡一时的舞蹈《奔腾》,毕业典礼的独舞《雀之灵》,无伴奏合唱《摇篮曲》,《戈尔巴乔夫与前苏联》报告等活动的镜头。
几年前也修建成有容纳千人的地下餐厅和宽大台阶的六层楼,学子们在这里埋头用功。
如今,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母校已由当初实现了多少学子农转非的的记赞,有多少人圆了读书梦,教师梦!
几年前体质发生了变化,中师在当地区已饱和,当初的师范变成实验高中,校名也随之变成两个“某某师范”、“某某中学”。如今不再是培养教师的摇篮,而成了圆梦大学的高中。
母校,我曾经的记忆我祈祷我的母校,曾经让我们为了跳出龙门而努力过的目标,现在全新的姿态存在。
我祈祷我的母校,经历百年的风雨,依然桃李满天下!
我祈祷我的母校,曾经带我们爬过黑松林、走过泉湖公园的老师,依然健康健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