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当我还是一名在校学生的时候,一位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校友回校举办了一场金融证券的公开课。
第一次听说有人讲授金融证券知识,当时还是有些好奇与兴奋,因为那时候除了书本,不知道从哪里可以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我记得,在那次课程中我最想知道的怎样购买有价值的股票。但是自从我听了那次课程以后,我更加地懵了。
对于那次公开课,我记忆最为深刻的部分是校友讲K线、金线、MACD线,通过分析这些线的走势,来预测接下来的股市走势,并作出交易决策。
听完那次公开课,我还是不明白这些线的走势跟交易决策有什么必然的关系,我也不明白这些线跟企业是否值得投资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些线,我无法了解背后企业的实际情况。
如果买股票需要研究这些线,需要根据这些线来决定买卖交易,我觉得这对于我来说太难了。听完这次公开课,我彻底打消了买股票的想法。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股票市场也经历了两三个周期。
一年以前,我心里又开始萌生对投资理财的兴趣。有一天,我决定去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看看投资理财方面的书籍。
图书大厦的书也多,投资理财方面的书籍也摆满了几个书架。我挨着书架翻阅各种投资理财书籍。有的拿在手里翻两下就放回书架了,有的大概看看书中的内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理财书就多花点时间看看。
在北京图书大厦看书的这次经历,打破了以往我对投资理财的认知。我知道长期投资可以分享到国家经济发展的红利,或者说分享到所投资企业的盈利。
在价值投资领域,主流观点根据公司未来所能产生现金流的多少来判断一家公司的投资价值。比如有A、B两家公司,市值都是100亿美金,A公司未来每年能产生10亿美金的利润,但B公司未来每年能产生20亿美金的利润。在这方面来说,B公司的投资价值更高。因此,作为投资者,更应该投资像B公司这类的公司。
很早以前,我以为买卖股票是基于股票价格的高低,买入的股票价格越便宜,买得就越划算。我以为便宜的股票更值得买,更具有投资价值,而价格相对高的股票,投资的价值也会更低。
1988年,巴菲特开始大量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并一直持有到今天。在巴菲特买入可口可乐股票以前,可口可乐的股价连年上涨,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以后,股价仍然保持上涨。
查看可口可乐的历史股价会发现,巴菲特的买入价格高于买入前的历史价格,而且不止高出一点点。一些书中提到,巴菲特买入可口可乐股票前,对可口可乐这家公司做了大量的研究和了解。最终巴菲特得出结论:可口可乐是一家非常优质的公司,未来持续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这是巴菲特做出投资可口可乐的主要原因。
买股票就是买企业。只有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企业的股票,长期来看才会有良好的回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