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的工作当中,也许你碰到的每一件事情并不见得你得熟悉、你接触到的每一个行业或者每一种产品并不见得你的了解,当然如果你能对万事万物的了如指掌,那当然你可能对于什么事情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跟思考。可是并不见得每个人都是这样子的,就比如我们做企业管理咨询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接了单子,我很多时候我们介入的行业,我们也并不见得了解。
我们去对一个产品来提建议、来提方案,可是这个产品在过去其实我们是没有接触过的,就类似于这样陌生的一些东西,我们有哪些框架可以帮你更有效的逻辑化的思考呢?或者今天你有一个朋友过来问你:“我准备做一款产品,你觉得我这款产品怎么样呢?能不能做?你帮我一起分析一下”。也许他准备做了这款产品跟你过去的工作毫无相关,他只是作为一个朋友的角度想听听你的建议,那请问你应该从哪些维度去做一些了解呢?你可以问他哪些问题帮他梳理清楚思路呢?
这背后就需要用到一个很通用,而且很重要的方法叫5W1H追究法。5W1H就是五个W开头的英语单词以及一个H开头的英语单词。这五个是什么呢?第一个叫做What?什么事情?对象是什么?什么产品涉及到的东西是什么?叫做what——什么;第二个叫Where——什么地点?在哪里做?什么样的工作场景?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就是场所是什么?我要地点。
第三个叫When——时间顺序,时间点是什么?前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做?早两年行不行?晚两年行不行?一切涉及到时间因素的都属于When;第四个叫Who——人员是谁?责任人是谁?这件事情由谁来干?这件事情由谁来负责?换一个人来负责行不行?涉及到人员的层面的叫Who.
第五个叫Why——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为什么要把它设计成红色的?这个流程为什么是这么安排?为什么用它不用它?一切涉及到原因的东西、涉及到目的的东西都叫做Why;第六个叫How——方式方法如何?这个工艺是怎么操作的?这些流程是怎么干的?这个方法应该怎么落实?一切涉及到How——方式方法的如何。所以你看五个W :What、Where、When、Who和Why,一个H叫做How,5W1H追究法。
如果你的脑子里面对这5W1H能形成一个框架,那你会发现今天你分析任何一样东西,哪怕你对这个东西不太熟悉,你也可以套用5W1H的逻辑框架模式。比如我们来针对一款产品做个简单的分析。
假设今天你有一个朋友问你:“我正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这个项目是什么?或者我正想开发一款什么样的产品,我正准备跟别人合作干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我跟你聊聊,你有什么建议吗”?
哪怕你对他说的这件事情并不见得那么的熟悉,但是别忘了,无论是什么事情,无外乎就包含5W1H,所以你可以尝试问他:第一个what,就是什么。用户可以用这个产品来做些什么事情呢?用户可以在你们这个项目当中获得什么样的好处吗?你们这个产品或者你们这个功能帮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呢?你看这叫做what。
第二个叫做Where——什么地点。你们的这个产品用户是在什么地方使用?用户会在什么样的场景下来,用你这个产品来用你这种功能呢?这叫做Where。
第三个叫Why,用户为什么要用你这个产品呢?用户为什么会选择你们的而不选择别人的?你觉得用户为什么会需要这种功能呢?你们这个产品为什么只开发这种功能,不开发其他功能呢?这叫做Why。
第四个叫做when——何时、什么时候。你觉得用户会在什么时候用你们这个产品呢?白天?晚上?睡觉前?睡觉的时候?还是什么时候?这叫做when;第五个叫做who——谁。我们的用户群体是谁?你们的用户画像是谁?你们这个产品是为谁设计的?你们的用户群体,你认为他会满足哪几种特征?你看这叫做用户——Who。
第六个叫做How,你觉得你们这个产品用户应该怎么使用呢?应该怎么来操作呢?使用起来麻烦吗?有没有什么样的使用说明书呢?各位你听完之后你有没有发现,即使你对这个产品是不了解的,你这么一问完之后,其实已经把一个产品该思考过的几个主要的层面你都已经把他问完了,而且问的很有条理。
其实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去开发一门课,就比如:老光私享,我们经常都会开发新的课程跟不同的老师配合开发新的课程,我们也是这么考虑的。这个课程我们要解决的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这叫做what?这个课程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给用户带来什么好处?
第二个,这个课程我们要解决用户在什么地方的尴尬,这个课程我们要供用户在什么地方使用?在工作的时候使用吗?在家里面使用吗?还是在哪里使用?这个课程帮用户解决了什么地方的麻烦?在哪里和地方的麻烦?这叫Where;第三用户为什么会想买我们的课程呢?我们这个课程有什么样的亮点会让用户喜欢呢?我们这个课程为什么会值得用户花99块钱来采购?就叫做Why——为什么。
第四个叫When,我们这个课程要生产多久呢?每节课要十分钟还是八分钟还是要半小时?我们这个课程是要让用户在什么时候来使用?开车的时候使用还是坐公交车的时候使用?还是睡觉前再来听我们这个课?什么时候客户来用我们这个课程来听我们这个课程。
还有第五个叫Who,我们的用户群体是谁?是工作了的吗?工作了三年以内的?还是工作了三年以上的?还是大学生?还是那些企业的中层干部?我们这个课程要给谁听?
最后一个就是How,用户应该怎么样来听我们这个课程呢?他从买了我们这个课程,到听我们这个课程中间的这个流程繁琐吗?要扫几个的二维码?能不能把这个流程变得更简单一点,让用户操作起来更傻瓜化一点。
你看连我们生产一门小小的课程想放在网络上去卖,我们都需要用5W1H的方式来分析我们这个课程的定位群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帮客户减少麻烦。所以无论实体的产品还是虚拟的产品还是一个方案型的项目,哪怕你对这件事情不太了解,你都能因为5W1H的追究法,能对这件事情有更多的独立思考。
我们最后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我们用5W1H来分析一下今天的微信,应该不叫今天的微信了,叫最早的微信,它的产品定位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能弄清楚这六个问题,我们都能对我们的用户群、用户场景以及对我们的产品进行很多不同的决策,甚至包括功能分析和用户场景分析。
比如我们来分析一下最初的微信,第一叫what?用户可以用这个产品或者功能来做什么?最初的微信用户可以用这个产品或者功能来和陌生人交流,、来添加附近的人、来查看QQ的离线消息。您看这叫做what?第二个叫Where,用户会在哪里用这个产品呢?在家里面?在公司里面?在地铁上?在餐厅里面?这些地方都可能是用户会用微信的地方。
第三个用户为什么要用这个产品呢?他可以用别的,他为什么不用别的呢?你为什么认为用户需要这个功能呢?所以最初的微信为什么呢?因为用户有交朋友的需要吗?每个人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都有寂寞的心理需求,我们对摇一摇都有很强的好奇心,而且微信还可以直接用qq号码登录,很方便。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认为用户会喜欢我们这个产品、为什么要用我们这个产品核心的诉求。
第四个叫When,用户在什么时候用这个产品呢?在寂寞无聊的时候?在他感到空虚的时候?在夜深人静睡觉前的时候?在他想起某个朋友的时候?这叫做When;第五个叫who,我们的用户群体是谁呢?我们的用户群体是最初的QQ的用户还有那些寂寞的、无聊的、喜欢交朋友的、对这个世界对这个社会有好奇心的人吗?还有那些宅男其实也是微信的用户嘛。Who——用户群体是谁。
最后一个How——用户如何使用这个产品和功能。很简单嘛,QQ号码直接登录嘛,摇一摇可以跟陌生人交朋友,用语音、用文字、用图片都可以实现信息交互。所以你看5W1H可以让你对任何一款产品跟一个项目做某一种分析。
那么各位你可以尝试一下,假设这个周末你准备带你家孩子去干一件什么事情,比如准备带他去钓鱼,你能不能在出门前用5W1H来跟孩子分析一下,我们今天要去做什么?这叫做what?我们今天要去哪里做?要去哪里钓鱼?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去钓鱼?我们今天什么时候去钓鱼?我们要钓到什么时候?钓鱼的流程是什么?要先什么后什么先什么后什么?这些都是属于时间因素,叫做时间顺序——什么时间点先后顺序是什么?
今天我们跟谁去钓鱼Who?今天去钓鱼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叫How,连你带着一个孩子去海边地钓鱼,你都能把它概括成5W1H,也许来讲给孩子听,在出门前至少你会让孩子对这件事情已经形成一个大概的框架了,而且逻辑分明条理清楚。
所以今天给你介绍了第二个我认为简单、实效、关键又能够有效果的工具叫做5W1H追究法——时间、地点、人物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做,5W1H的六要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