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有幸听了李砍柴老师的加餐课。
他开始就提出了一个转换思维的问题。他说简书上有许多小伙伴写得特别好,但为什么在简书上能玩得这么好,在别的平台上,就玩不转呢?
这个问题,正说中我内心的想法。
我在简书四年多,虽然没有成绩,可一直舍不得丢掉,一直在晃悠着,后来,还参加了日更。每天写自己的碎碎念。但在其他平台,却连更文都没有过。
老师提出这么个词,顿时让我懵逼。
换个思维,怎么换?
老师举了他自己亲身例子。
他说,我们首先是生存,如果连生存都做不下去,怎么能把我们的文章传播给大家呢?
所以,通过对一个平台的输出,实现财务 自由,我们就能通过内容产出,养活我们自己。我们吃不上饭,肯定是没有精力去创作啊。
这话当然对。民以食为天。《史记》都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大众的产品,并不是降低了我们的品位。而是,我们通过给大众传播更多的知识,给社会做了一个有意义的事。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应有的财富。
这话一说,感觉适合平台,也是一件高大上的事,从没有媚俗的轻浮。
他说:“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一个使命感,你作为一个写文字的人,不就应该去把更多的专业性的东西去普及给大众,让他们接受到更多的这种教育吗?”
说到这里,我感觉我再也没有从前那种端着的想法。那种一瓶水不满,半瓶水胡乱晃荡的想法。文以载道。写文字的人,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给更多的人以启迪。让文字给他们更大的提升,更广的空间。
与其让不专业的观点,陈腐的观点,垄断了大家的想法,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写一些通俗易懂的文字,让良币驱逐劣币,还可以满足大家的需求。
文字从来存在于大众之间。才能有广博的流传。
李老师说,他经过不断的体验和尝试,慢慢明白了这个规则,就像走迷宫,走着走着,粉丝越来越多,成绩越来越好,迷宫也走出来了。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大众教育。写文章,也并不是缩在家里,闭门造车,而是要走进读者的心里,与他们互动。而新媒体,正是适应了这种需求,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学到这些东西,我感觉 ,已经重新刷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老师左手文学,右手文案的提议,真的给在团团迷雾中挣扎的人,给了一条明路。这就是,文字也要和市场结合起来。真正对社会有用。没有用的东西,迟早会遭到社会淘汰。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比如诗盛于唐朝。若在别的朝代,写诗,当然不是说你写的不好,可是,更多的人,更多的读的是唐诗。你诗写得再好,风口朝别人的方向吹,你的诗也难以流传。
再就像词,原是用来咏唱的,可是,一阙词,在宋时,是怎么唱的?我想,也没几个人知道吧?而宋词之所以现在还风靡世间,那是文字的功劳,不是曲子。
那么,在当代,文字就要适应现代的方式。我们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手机,闲着没事,不由得打开看。看什么呢?有时也是胡乱看,但就在这胡乱看中,很多信息扑面而来。
你能像一个旧社会的老先生一样,两耳不闻窗外事吗?
现在,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但写文字的人,一定要把最优质的想法,写出来。
知,然后去行,认识事物的本质,然后,实行其事。所以,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还得好好学习,如何去做事,才能真正的达到知行合一。
跟着前人的脚步,自己也努力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