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简友老陈的快意人生免费发了一套樊登读书中的热门付费课程《高效能人生的自我管理课程》。虽然接近武汉新冠疫情后的复工复产,自己还没有学完,但是对于个人效能还有另外一个解释,就是工作绝对不是快乐的。
过去我们总以为,工作应该是“快乐”的,这是个伪命题,实际上没有什么工作是真正快乐的。如果一份工作枯燥的要死,那自己肯定不会花心思去认真的干。
不少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都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不少招聘平台,也都评选过每年的“最佳雇主”都是想体现工作可以去享受。因为大部分人都认为,员工必须先获得满足,然后才能努力工作,一个组织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首先让自己的员工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如果你对目前的工作感到快乐,很满意的话,那就没有什么可以去激励你去提升绩效、甚至于去创新了。任何的创新、变革、调整,都是来自于你对现状的不满,你在不断的持续改善你的工作方式。
作为管理者没有必要去刻意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因为热情不好衡量,又是难以持续的。一个公司或者团队的运转,需要不断的靠员工热情来达成,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比热情更重要的是需要员工有稳定的产出,持之以恒、尽职尽责。
这个要求并不只是针对常规性工作,对完全依靠创造力的工作,同样如此。
工作过程快不快乐,其实没那么重要,结果才重要,因为真正让我们满足的,不是工作本身的兴奋刺激,而是工作结果带来的正反馈。
游戏中的打怪升级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因为打怪很枯燥,但每打一个怪物就获得一份经验值,不断的积累经验和升级。又促使你更加努力地去打怪,最终形成一个正反馈循环。这个过程中,你的快乐并不是来至于打怪,而是打怪的结果-升级,最终让你快乐。
工作也是一样,工作也是打怪升级,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

回想下自己曾经在工作中,总是抱怨“遇上猪队友”"领导是个奇葩"“客户稀烂”等等…这些潜台词的背后,其实是工作不快乐,我就不能好好工作,于是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对工作敷衍了事。
人们很难从工作本身找到意义,但可以从工作结果和工作效能中找到意义。
如果我们没有从工作中找到意义,那么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工作内容的枯燥,而是工作效能没有提升,你没有享受到晋升的了去,所以工作也就变得乏味。
它最可能的原因,就是你的工作任务太轻,挑战性不够。
如果你,每天下午三点,就完成了他当天所有的任务,他一定不会去想办法花时间去考虑如何提高工作效能,上级也不会有理由去责备他。时间长了你就很容易陷入怠惰和挫败的状态。而只有当一个人每天都必须“努力”才能完成工作的时候,才可能让他激发潜力,提升效能,从而进入“升级”的正反馈循环。
作为管理者,对员工最大的责任,就是通过设计更困难、更有挑战的任务,来帮助员工进入这个正循环。
作为员工,对自己最负责任的态度,就是主动接受更困难的任务。
需要大家认识到,工作的快乐,并在与工作本身,而要从不断提升个人效能中获得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