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的投资哲学叫做 “反身性”,也就是说,当一个投资品的价格因为某种原因上涨时,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来买,推动价格上涨的更快,然后吸引更多的人来买,形成循环,直到崩溃。
这也就是为什么房价越长越多人买,一旦下跌就没人理睬了。股市也是如此。但为什么股市的人们不敢买大涨的,涨停的股呢?一只股正在走入上升趋势,为什么有的人很怕,有的人会去追。同样的类似比特币,在过去的时间疯长,直到最近暴跌。
原因可能有两点:① 从事件中寻找因果关系是人的天性。因此,当比特币价格不断上涨时,总是要想办法解释一下的。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 confirmation bias,即人们会倾向于去寻找符合自己看法的观点,并因此而更加深信自己的信念。这两点都是 well researched scientific facts,我自己也不例外。
反身性真的可以很好的解释比特币的疯狂。尤其对于那些持有比特币的朋友们来说,因为持有比特币,必然是认为它还会继续涨的,于是就会去搜寻可以支持它继续上涨的理由,并不断加深自己的信念,以及去传播这种信念。
正是由于这种非理性,导致了某些资产的价格会在已经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泡沫特征时却并不会马上破掉,或者某些资产的价格会在已经比其内在价值要便宜的多时也不会马上上涨,给巴菲特们留下买入的机会。
当一个资产的价格因为某种原因不断上涨时,会吸引大批的人买入,然后这些投资者会不断寻找可以 confirm 自己信念的观点,并将它传播出去,于是在市场中就形成了一大批因为 confirmation bias 而 “无法再客观看问题” 的群体。而又因为不可能有一批同等数量的,因为卖空了比特币而持有同等程度偏见的看空者,因此市场中就会出现 “群体性的偏见”,扭曲市场的价格,让其在短期内变得不再有效,产生巨大的泡沫。
《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就说了这种现象。
Mark一部电影叫做《欺诈游戏:终极之战》。
刚看完一部电影叫做《欺诈游戏:终极之战》,非常精彩!推荐大家去了解一下。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一件有趣的事。“囚徒困境” 大家肯定都听说过。假设你和我来玩一个游戏,我们每人有两个选择 —— “合作” 或是 “欺骗”。如果我们都选择合作,那么每人得到三百元,双方都得利;如果都选择欺骗,那么双方都受到惩罚,失去一百元;有趣的是,如果一方选择合作,而另一方选择欺骗,那么选择合作的人将失去三百元,而选择欺骗的一方将得到五百元。
这样的情形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非常常见,例如最近 OPEC 的减产协议。对于每一个 OPEC 产油国来说,都有两种选择:合作,或是欺骗(先答应减产,然而实际上并没有减产)。很明显,如果大家都合作,一起减产,油价必然上升,大家都得利;如果都欺骗,那么产量上涨,油价下跌,大家都完蛋;可如果有人合作,有人欺骗,那么选择欺骗的人将获得最大好处,因为它可以以更高的油价卖出更多的石油,而选择合作(减产)的人的处境将更加糟糕,因为会被竞争对手抢走市场份额。
那么对于一个理性人来说,我应该如何选择呢?我应该总是选择欺骗。因为假设你选择欺骗,那么对我来说,最好的应对方式是欺骗,虽然这样我会损失一百元,但总比我选择合作然后损失三百元要好。如果你选择合作呢?我还是应该选择欺骗,因为这样我便可以获得五百元,超过了选择合作可以得到的三百元。
因此,无论你选什么,我都应该选择欺骗,那么选择欺骗这种策略就被称为 “支配性策略”。如果双方都是理性人,就应该都选择欺骗,那么对于这个双方都会选择欺骗的系统,我们就称其为达到了 “纳什均衡”。(约翰·纳什,即电影《美丽心灵》的人物原型,博弈论的创始人)在一个系统中,如果每个人都不能通过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而让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好时,我们就说这个系统达到了纳什均衡。在这个例子中,就是每个人都选择欺骗。当然,我们也会发现,当每个人都选择欺骗时,所有人的境遇都会变差,因为对整体来说,最好的策略当然是大家都选择合作。
这就是为什么在电影中,想让所有人通过合作的方式来打败庄家会变得如此困难。
不过要注意,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我们有一个假设,就是这个游戏只玩一次。那么如果游戏可以重复很多次呢?针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设计了一套计算机模拟程序,即首先设计五十种不同的策略,然后让这些策略互相之间玩这个游戏,玩一百个回合,看哪种策略可以在最后积累最多的钱。
最后胜出的策略被称为 “tit for tac”,它选择的是第一轮永远合作,随后则 copy 对手在上一轮的策略。换句话说,在一开始,我总是选择相信别人,但如果你欺骗了我,那么我也会欺骗你。而且如果你选择改过自新,我也会立刻原谅你,重新相信你。这种策略被科学家称为 “nice strategy”,它的宗旨是 “永远不会首先欺骗,会比较快速的原谅对手,也不会因为嫉妒对手的钱多而改变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最后在各种策略的排行榜上,前八名都属于这种 “nice strategy”;而后七名则都属于 “devious strategy”,即首先选择欺骗,或者更容易选择欺骗的策略。
我们会发现那些 “devious strategy” 在游戏的初期很容易赚钱,但是随着游戏一轮轮过去,它们便会越输越多。电影也表现了这一点,例如在结尾处男主角对 X 这样说道:“虽然你聪明,能干,心思缜密,但是我有可以信赖的队友,而你没有。这就是你输掉比赛的原因。”
所以说,从长期来看(因为人生当然是多次博弈的),做个好人,永远首先以诚待人,不主动欺骗,但也懂得 “以直报怨”, 似乎是最好的人生策略。
这个道理当然非常简单。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傻的不要不要的” 女主角却能够同时获得场内场外高人的帮助。为什么人们都愿意跟她合作呢?因为大家都清楚跟她合作不会遭到欺骗呀。谁不想跟这样的人合作?谁愿意整天跟算计别人的人在一起?
不过这还不是我今天想说的。我想说的是,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在只存在一次性博弈的情况下,你还会选择欺骗吗?这是最近我跟一位基金经理朋友学到的。作为一个价值投资者,他跟我说,虽然现在科技股涨这么多,但是很明显它们都是泡沫,他是不会买这些股票的。“而且即便现在是三年前,由上帝来告诉我 Netflix 接下来这三年要涨几倍,我也不会买。” 我很好奇,“为什么呢?” 他答道:“因为靠这个(追涨高估值股票)赚一次钱,你就会想有第二次,有第二次就会有第三次,最后一定会栽。”
当然,我不想分析科技股是不是泡沫,或是评价他的投资策略。我想说的是,对于我们来说,如果有欺骗别人的机会,又清楚的知道这是个一次性博弈,可以没有任何后果的赚一把就走,我们该不该利用这样的机会呢?
一定不要!
因为就像我这位朋友相信的那样,如果我们靠放弃原则得到了利益(不管是做人的原则还是投资的原则),那很可能会有一次就有第二次,有第二次就有第三次,最后必然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说,“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