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简友广场
科二(第一章第一节)

科二(第一章第一节)

作者: 展卷舒颜 | 来源:发表于2022-09-20 23:51 被阅读0次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由来与定义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二、教育的本质与社会属性

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本质,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注意!


第一,社会活动体现了教育的社会性,意思就是动物界是没有教育的,人的先天本能也不算教育。

第二,培养人强调使人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机械地灌输、错误观念的影响不是教育。

第三,有目的区别于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2.1永恒性:记住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就可以

    2.2历史性:记住古今不同

    2.3相对独立性:这里包含历史继承性和发展不平衡两个方面,历史继承性指古今相同,发展不平衡指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发展并不完全同步,可能会超前或落后。

    此外还要生产性和长期性,了解即可。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含三部分: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1.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是以学为主要职责的活动主体,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指除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所有部分,形式上来说体现为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内容上说主要体现为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等。

四、教育的基本形态

这里了解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即可,单选能选对就行。

五、教育的基本功能

1.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根据教育作用的对象划分)

个体功能也称为本体功能,指对人的影响,包括个体社会化功能、个体个性化功能、个体谋生功能、个体享用功能。

社会功能表现为推动社会变迁和社会流动功能

推动社会变迁指通过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等等推动社会的改革和发展

社会流动功能指人通过教育变更岗位,分为横向流动(不变等级)和纵向流动(升职)

简单记记就好,可以自己编点儿

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按作用性质划分)

正向功能关键词是有助于什么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等等,负向就是阻碍····

3.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功能呈现形式划分)

显性功能强调计划性,教育的结果按照计划的呈现就是显性功能,隐形功能是伴随显性功能出现并且隐蔽性较强的功能,如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经过开发可变成显性功能。

六、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论(基本不考)、生物起源论(本能生利西)、心理起源论(心理仿孟禄)、劳动起源论(米夫爱劳动)

七、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

1.原始社会的教育

没有阶级性(还有共产主义社会),为生产劳动服务、在整个社会活动中进行、手段原始。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时产生了学校,产生条件:

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3.文字的创造和社会生产经验的大量累积 4.国家机器的产生···(都要扩展说)

奴隶社会教育具有阶级性,统治阶级弟子才能接受教育,西周的学在官府

封建社会又出现了等级性,家庭官职不同,上的学校也不同,如唐朝的六学、二馆

今天的教育无等级性,但又阶级性,教育是为统治阶级而服务的(思政课)

教育内容丰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教学形式主要是个人施教和集体个别施教

3.古代教育的发展

夏:庠序校,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

商:大学小学

西周:国学、乡学,学在官府,官师合一,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两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唐代六学二馆,隋代建立科举制

宋元:书院,教材是四书五经

明:国子监

清:学堂,废除科举制

4.外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古埃及:学校多,宫廷、僧侣、职官、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印度不考,有宗教

古希腊:雅典教育(政治家、商人)、斯巴达教育(军人和武士)

中世纪欧洲:教会教育(七艺,培养教师和僧侣),骑士教育(封建骑士)

5.近代社会的教育

公义世法

6.20世纪以后的教育

全民多现身

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终身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科二(第一章第一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uy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