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补遗卷八·三三】
礼亲王世子檀樽主人,年少多才;客春,托桐城吴种芝太史索和《红豆》诗,余尚未答。今春,又托尤水村以诗索序,读之,美不胜收。姑录其《火盆》十二韵云:“熔铸因良冶,围圆制作严。候移暄冷易,匠巧实华兼。炽炭熔拳石,飞灰散白盐。兽环分四角,铜耳露双尖。箸拨金茎小,箝挑玉腕纤。非铛茶可沸,象鼎器无嫌。刺绣依秋阁,裁衣傍锦幨。暮霜凝北户,疏雪洒南檐。密室春先到,沉檀爇更添。冰壶初解冻,书案渐生炎。微觉披裘燠,无烦裹手拈。萧条人静后,试卷却寒帘。”以仄韵而能整练若此,是何许才力耶!
世子,古代诸侯王嗣子之称号。曹魏以前,诸王嗣子称太子,自曹魏始,诸王嗣子改称世子,后世多以王爵嫡长子为世子。在明清两代为亲王嗣子的称号。亲王嫡长子立世子,世袭亲王爵位,诸子封为郡王。世子的正妻册封世子妃。《仪礼·聘礼》:“世子之丧。”贾公彦疏:“世子,惟据天子、诸侯之子。”《白虎通·爵》:“所以名之为世子何?言欲其世世不绝也。”
爱新觉罗·昭梿,(1776年-1830年),字汲修,自号汲修主人,又号檀樽主人。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清朝第三位礼亲王,礼亲王系第九任家主,清太祖努尔哈赤七世孙,礼烈亲王代善六世孙,礼恭亲王永恩之长子。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二月出生,嘉庆十年(1805年)六月,袭封礼亲王。嘉庆二十年(1815年)十一月,因虐下获罪,革除王爵,圈禁三年。半年后释放,但未复其爵。道光九年(1830年)十二月病故。昭梿爱好文史,精通满洲民俗和清朝典章制度。死后,文稿大多散失,经由端方搜集整理,有《啸亭杂录》十五卷、《礼府志》、《啸亭续录》,诗集《蕙荪堂烬存草》。
客春,指去年春天。客,此处的意思:过去的。多指刚过去的一年。客岁;客冬。
吴贻咏,(1736年—1807年),字惠连,号种芝。安徽桐城人。二十五岁补县学生,肄业国子监。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举人,五十八年中会试第一,时年五十八岁。由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主事。旋授吏部验封司兼文选司主事。著有《芸晖馆诗集》、《种芝堂诗文集》。
尤阴,(1732年—1812年),《啸亭续录》作尤荫,字贡父,一作贡夫,号水村,晚居白沙之半湾,自称半湾诗老,后得痼疾,又称半人,江苏仪征人。名民居曰“石铫山房”。山水、花鸟、兰竹皆入逸品,尤长写竹,得文、苏法。其苍古沈厚,如挟风雨之势。书法从画竹中来,有金错刀遗意。家藏苏轼石铫一个,曾进内府,因广写石铫图以赠人,得者珍之。乾隆时尝客和硕礼亲王邸,授汲修主人画法。三十年(1765年)随王出塞,著出塞诗钞。卒年八十一。
火盆,也叫“神仙炉”,是盛炭火等的盆子,用来取暖或烘干衣物。一般在秋天时火用泥制作。泥火盆的最大特点是传热慢但保暖性能非常好,近代才有了铁、铜制成的火盆,形状以圆形为主,大小不一,其直径大多都是五六十厘米,有的还在盆边刻上吉祥花图。据说在“三国时期”开始使用火盆,传到今天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了。
暄,音xuān,本意是指温暖,在方言中有松散、松软之意。暄冷易,即暑天转为寒天。
实华兼,意思是实用功能与奢华外表兼备。
箸,本义是筷子。此处指“火箸”,拨动炭火的铁筷子。
金茎,释义为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出自《文选·班固》:“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李善注:“金茎,铜柱也。”此处比喻铜制的火箸。
箝,音qián,本义是衔于马口以制马的器物、夹住、紧闭。同“钳”。此处指“火钳”,为铁制夹取柴火的工具。
幨,多音字,读chān,释义为:1、帷幔,如车帷、帐帷等。彤幨,赤色车帷。唐·皇甫冉《送崔使君赴寿州》诗:“列郡专城分国忧,彤幨皂盖古诸侯。”2、皱起。读chàn,释义为衣襟。
爇,音ruò,本义:烧,点燃;焚烧。亦有烘烤的意思。爇鸡,就是烤鸡。但在文学上,爇鸡是一个典故,《晋书·江逌传》:“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乃取数百鸡以长绳连之,系火于足。群鸡骇散,飞集襄营。襄营火发,因其乱,随而击之,襄遂小败。”后用为以计谋破敌之典。五代·李瀚 《蒙求》诗:“田单火牛,江逌爇鸡。”
燠,音yù,释义:暖;热:燠热(闷热)。寒燠失时。
(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