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感悟(二)
“微习惯”收获大成果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书中译文:
有子说:“一个人孝敬父母,友爱兄长,却喜欢触犯在上位的人,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这种人是不会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事务,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悌就是仁道的根本啊!”
阅读感悟:
有子即有若,是孔子的学生,出师后也开班带不少学生。有子这段话出自论语“学而”篇第二章,我刚开始诵读,感觉没有孔子的话好理解,我又查找好多资料,慢慢品味、理解、感悟,越来越觉得这段话很通俗,且贴近我们的生活,它不仅包括了“微习惯”的小问题,还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之道。
一.“孝悌”的“微习惯”会收获惊人成果。
“其为人也孝弟”,这是个小事,“而好犯上者”这是一个大事,“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这是一个更大的事。这就好比我们的“微习惯”,一个人每天坚持少微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可以是锻炼身体,也可以是读书等,一年下来,或者五下来,必然会收获不一样的人生,且是惊人的收获。网上有一个特别励志的段子,说是0.99的365次方约等于0.03,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8,每天差了一点点,但一年却差了37.5,差距何等明显。“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每天的奋斗或许微不足道,但是一年或几年的差距累积足以在人群中产生天壤之别。如果你能行“孝悌”,和家人、兄弟姐妹相互友爱,日积月累,性格也差不到哪儿去。同样地,如果我们现在养成某个好习惯,哪怕只是很微小的习惯,时间长了,你会收获一个惊喜的成果。
二,“孝悌”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修身: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学做人。兄弟姐妹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他们都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理应得到我们爱的回报。且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的法律义务。我们没理由不心心念念想着他们,力求做到“有事,弟子服其劳”,更应注意“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有人问孝于孔子,孔子讲“色难”,“色难”就是孝。什么叫色难?就是你跟你的父母说话的时候,你的表情是不是和颜悦色。至于犬和马 ,咱们都能养活它。你对父母没有尊敬的心理,那同对待动物有什么区别呢?所以,修身就从和颜悦色地孝敬父母开始吧。
2.齐家:原生家庭不会决定我们的一生,但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家讲“孝悌”,就是要对你身边的亲人好,是发自内心地爱他们,用柔软的活泼的爱心对待家人。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体谅和包容,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与冲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中才会有亲情。亲情会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家和万事兴可不是挂在大门上的大扁,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事实。
3.治国:一个孝悌者,既然会处理家庭关系,那么在单位也能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善于合作,与人为善,必能埋头苦干,做事靠谱,决不无故找查儿,制造事端,背信弃义,犯上作乱。走向社会,也会善于沟通,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若大家都如此,社会便安定有序,百业通达。《论语》记载,一次有人问孔子:“子奚不为政?”是说你看你这么利害,咋不去当官呢?面对别人的质疑,孔子是这样回的:“《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孔子说,《尚书》上写“能够做到孝,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并把孝悌的道理传播开来,在政治上产生影响”,这就是参与政治呀,为什么一定要当官才算为政呢?孔子直接“怼”回,足见“孝悌”也是治国之道。
4.平天下:“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追求那些远大而虚无的目标,从家中小事做起,努力成为好父亲、好母亲、好丈夫、好妻子、好儿女。以此为基础,你便能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在社会上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为国家承担更大的责任,正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天下可运于掌”。
可见,“君子务本”的核心是“孝悌”,即搞好家庭关系,它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因此,让我们从“孝悌”的“微习惯”开始,持之以恒,“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