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别再“听话”了!

作者: 嘟宝妈妈_悠悠 | 来源:发表于2018-05-14 22:11 被阅读51次
    听话

    引言

    当我们尚在襁褓、抱着妈妈的乳房吸吮奶汁的时候,当我们还未来得及、蹒跚学步的时候,我们身边的养育者、邻居、路人,都会赞叹的说一声:这孩子真乖呀;要乖,要听话!

    “乖,听话”,这潜移默化在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及成人的潜意识里。如同喝水、吃饭一般,这是祖祖辈辈传递给我们的,从血缘、一呼一吸间,传递给我们的价值观,评判标准。

    乖,听话。这,真的是很高的评价吗?这评判标准对吗?

    一、为什么会有“听话哲学”?

    从小在家里父母要求我们听话,长大了在学校里老师们要求我们听话,成年了在公司或者单位领导要求我们忠诚。这“乖哲学”(或者说“听话哲学”)来自于哪里呢?

    回望历史,它来自于中国五千年的“优良”传统,这是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更好地统治国家,所发展出来的文化利器。

    在儒家文化中,讲究忠孝。忠和孝的本质是顺从,听话。所以,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婴幼儿到成年,社会文化(或者说统治者)要求我们乖、顺从、愚忠,这样,天朝之下皆愚民,好管理呀。

    二、社会规范

    “乖,听话”是习俗,是社会规范。

    有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实验的主角是三只爱吃香蕉的猴子。

    心理学家把三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而笼子的中央挂着一串香蕉。

    心理学家设定了一个规则:任何一只猴子去拿香蕉,另外两只猴子就会被电击。

    很快,猴子们就学会了,拿香蕉是一个会给猴子群体带来麻烦的行为,所以只要有一只猴子试图去拿香蕉,另外两只猴子就会制止它甚至暴打它。

    久而久之,当三只猴子都学会这一规则的时候,心理学家会用一只新猴子来替换掉了其中一只老猴子。

    这时会有两个结果:
    第一,新猴子会去拿香蕉;
    第二,两只老猴子会制止甚至殴打它。

    然而,即便没有了电击惩罚,新猴子也会很快意识到:“拿香蕉是一种禁忌。”

    实验就这么周而复始,香蕉不可以拿的“习俗”,就这样在猴子群体当中保留了下来。只要谁敢去拿香蕉,就会遭到另外两只猴子的攻击,虽然新猴子并不知道,香蕉为什么不能拿。

    那你肯定会问: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说,这就是社会规范的起源。

    三、如何理解社会规范?

    怎么理解这个社会规范呢?

    一方面,为了适于生存,我们在头脑里保存了无数的规则和思维方式。 这些规则和思维方式,能快速、有效地指导我们的行为。比如,你会称赞他人的衣服好看,而不会指出他的门牙上挂了一丝青菜。

    然而,在另一方面,我们很少去探究每一条规则背后的逻辑和它适用的情景。 我们只是简单地,将这些世代相传的、已经固化的思维模式,应用到现在高速演变的社会中,以至于我们作出一个又一个愚蠢的判断

    听话哲学就是这代代相传的、已经固化的思维模式。

    四、破解“听话思维”

    “听话思维”,是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下形成的直觉思维,在当时的情景、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对的,是高效的。

    比如父母、老师甚至公司/单位的领导要求我们听话,他们是权威,掌握了大量的资源,能制定游戏规则,所以,听他们的话,顺从他们,会得到显而易见的好处,所以,这时听话、顺从是对的,是高效的。

    但是,当你所处的情景和环境发生了变化,你还要求自己听话吗?听谁的话?

    五、“乖,听话”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1.阻碍人格形成

    任何事都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孩子的行为没有经过独立思考,久而久之,会丧失独立思考能力,沦为成人的附庸。

    在这点上我自己很有个人的体验,所以,在我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候,基本每天都会对我母亲说:别去管(我孩子),让他自己做主!

    “听话”实际上在孩子面前树立了一个无形的权威。父母是权威,教师是权威,将来走向社会,上级就是权威。挑战权威会遭受各种各样的惩罚,慢慢地,孩子会丧失独立人格。

    听话教育培养的,是只会服从权威的思维。而作为生命个体,他的生命力没有得到展开,一个个体应具有的主动性、自觉性、能动性,一点皆无。

    反观社会中,包括我自己,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缺乏理性、缺乏批判性思考,没有独立人格,人云亦云。

    2.禁锢思维

    听话哲学使得孩子的个性无法充分展现,而按照家长及老师的不正常的期待,孩子成了在流水线上的标准产品。

    而作为人,他们的个性无法张扬,社会得到的,只是同质化的平庸的人才。

    孩子无条件地服从大人的意志,思维僵化,发散性思维随之消失,对事情逐渐失去好奇心,更无从谈起创造力的培养!

    3.形成双重人格

    为了赢得权威的喜爱,孩子会尽力展现听话的一面,那么肯定会出现各式各样的伪装和欺骗。

    很多“好孩子”的行为,其实与内心真实想法是相违背的。

    儿童不断游离于真实与不真实之间,进而形成双重人格,使儿童成人化,对儿童成长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4.变成“愚人”

    人从根本上想做自己,这是自然、基因赋予人成长的内在驱动力及成长密码。

    如果在任何关系中,孩子觉得做不了自己,太考虑别人,那么他会选择内向与封闭。

    所以说,听话的人,不得不在相当程度上放弃了“想做自己”这一个根本的动力及念想。因为,如果不把自己弄傻一点,是没办法成为一个听话的人的。

    所以,太听话的人,很容易出现一种愚,很容易长成一个简单、顺从且愚蠢的人。

    六、爱与自由

    你是否是个乖孩子?你是否也经常对你的孩子说“乖,听话”?不,停止,不要再害你的孩子了!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觉醒了。

    我们应该意识到:

    听话哲学是一个严重失衡的规则,偏向父母,对孩子苛责;
    父母如果太相信听话哲学时,就会对孩子构成残酷而不自知,孩子也可能没有觉悟到;
    “溺爱”这个词是为父母脱责的,它的意思是孩子本性太坏了,我还这么溺爱纵容他,结果他果真变坏了,而我是好的,我对孩子太好了;
    真正的爱,其实确实容易有宠爱溺爱的味道,会滋养出孩子的活力。
    养育一个孩子,给孩子爱和自由,让孩子在爱和自由的氛围中,做他自己,成长为他自己。

    希望孩子能有这样一种感觉: 世界准备好接纳他的本能喷涌而出(心理学家温尼科特)

    换一个说法就是:孩子的生命能够按照他的自由意志展开,那么,你的孩子会被热情充满,困顿、拖延、封闭和消极等将远离他,每一段时光他都不想浪费。所以,被爱和自由滋养的孩子,常常会像一个永动机一样,同时又能专注地投入在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上(武志红)

    如果你正在养育一个孩子,你可以给他这种感觉。同时也别忘了,你自己也一样需要这种感觉。

    愿你我的孩子,是“不听话的孩子”,是“捣蛋鬼”,是“混世魔王”!愿你我的孩子,不再受外界束缚,可以自由呼吸、自由思考,自由实践。

    参考文献:
    1.得到专栏:刘嘉《心理学基础30讲》
    2.得到专栏:《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3.张三平:《走出“听话哲学”的教育泥潭》

    您好,我是一名5岁孩子的妈妈,日更践行者,007er。
    前行路上,欢迎您与我结伴同行。
    有您的陪伴,我不孤独。
    日更Day2.

    2018年5月14日于北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宝贝,别再“听话”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ks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