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058021/7c39216890b786d8.jpeg)
我从小就怕学习数学,成绩当然也好不到哪儿去。这成了我学生时代的恶梦,职业生涯的伤痛,思维发展的阻挡。因此,我常常自我怀疑,认为我的智商不如别人。
而今,当我读了《学习之道》 这本书后,我断定我的智商没有问题,是我不了解大脑的运行机制,没有对症下药,才造成数理化学不好。
这样的想法给了我极大的信心,也让我对学习这件事不再恐惧。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运行才能让学习有效的呢?
现在,我就用思维模式、搭建组块、重塑大脑三个关键词,来梳理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思维模式
神经学家研究发现,我们大脑中有两种思维网络模式在互相切换,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和更加放松的状态。我们分别称之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它们对于学习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1.专注模式
专注模式是利用理性、连贯、分解途径直接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它与大脑前额皮层集中注意力能力相关。
打个比方,当你在钻研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时,聚焦点全都在如何找解题思路上,就等于你的专注模式打开了。
但有时候,即使你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专注模式中,却也始终无法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案,也就是你陷入了思维定式中,这时就需要转换另一种模式中。
2.发散模式
发散模式与宏观视角相关联。当你在那道困难的数学题上挣扎许久后,你不得不暂时放松注意力,任由思维散步,那么发散模式思维就打开了。
这时冷不防地一个解题新思路出现了,你因此兴奋不已。那如何激活发散模式思维呢?运动、听音乐、冥想、睡觉等都能使你的思维更开阔。
也可以说,专注模式让你“ 山重水复疑无路”,发散模式却让你“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要让两种模式有足够的时间各行其是,才能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确定你理解了所学的知识呢?这就说说大脑是如何搭建组块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7058021/a5b76226563c41cc.jpg)
二、搭建组块
要熟练掌握各种知识,就要创造一些概念组块,这就是通过将分散的信息碎片组合起来的过程。必须要通过我们理解、练习、内化,最后能输出,才算真正掌握。搭建组块的步骤如下:
1.注意力
要将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组块的信息上。注意力被收割,我们组块就根本无法构建。李笑来老师也曾经说过,注意力>时间>金钱。可见保护注意力是多么重要。
我们学习时,尽量将手机或电子产品远离视线,这样就会不被打扰,注意力容易集中,组块就有了机会。
2.理解
要把基本概念打包成组块,首先要理解这个基本概念。利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的交替思考,一般情况下,我们能够将概念理解。
如何加深理解呢?你要时常回想,不断复习,通过测试来验证你的方法,这样会提高你的学习效率。
3.获取背景信息
就是你所看到的不仅是如何进行组块,还有何时何地使用它们。这就好像,房子是由砖头建成的,但一堆砖头垒在那里并不会自动构成房子,你得学会用一块块砖头建造房子。
同样的道理,知识是由信息构成的,但一大堆信息放在一块并不会自动构成知识,你得学会输出,还要将知识用到新问题上,这种迁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7058021/c142faa271a6459a.jpeg)
三、重塑大脑
我们的大脑是特别容易耗能的。它占全身体重的2%,但耗能却占全部能量的25%。所以大脑对于不喜欢的事情,也就是费能量的事情就会逃避,拖延现象就产生了。
而好的习惯培养一开始会痛苦,而当你习惯后,大脑就会省力,愿意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1.避免拖延
拖延是学习的大敌。比如我这次书评写作,一是由于时间没安排好,二是由于书中的知识零散,读完一遍之后无法下笔,一直拖到截止日期来到,我不得不开始启动。
减少玩手机的时间,又用25钟写作,5分钟休息的番茄工作法来完成写作,但过程中写作的质量就有所下降了。
我知道对抗拖延只会消耗意志力,只有先接纳,再慢慢地养成新习惯。
2.培养习惯
习惯可以帮我们节省力气,它能为我们的大脑腾出空间进行别的活动。习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信号;二是反应程序;三是奖励机制;四是信念。
我来打个比方,让你理解下习惯四个部分是如何闭环的。比如,你要养成早起读书这个习惯,闹钟作为信号会提醒你,你如果马上起床穿衣,就是你大脑作出的常规性、习惯性反应。
起来后你开始读书,有了成就感,大脑在奖励你,你一直能坚持,因为你有强大的信念支撑着你前行。这样持续下去,你的大脑越来越省事,习惯也就养成了。
了解了学习的原理,你的学习效率就会提升,懂得了学习的方法,你的天赋就能释放。
无论是学生时代的学习,还是工作时期的学习,你只要了解大脑的运作机制,你的学习会事半功倍,少走很多弯路。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