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藏着等待被发掘的兴趣爱好,当孩子找到的内在兴趣,发现了更广阔的世界时,就会整天遨游在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里。不消说孩子,每个人都是如此!
很多父母都知道,培养孩子的兴趣很重要,他们苦恼的是怎么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去上各种兴趣班吧,孩子又会抗拒,起不到正面的效果。
如果想早点儿找到孩子的兴趣,就请让孩子不必看大人们的眼色,让他自己发掘自己纯粹喜欢的东西吧。
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寻找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是件很微妙的事情。这并不意味着用大量的补习班、体育活动和其他的任务来挤占孩子的业余时间,或者让他不停地尝试不同的东西。
这是件更需要耐心,甚至会有些无聊的事情,我们要允许孩子内心的自信慢慢浮现。我们的任务是要发现孩子的兴趣,让他知道我们“注意”到了,并且非常乐于支持他在这方面的追求。
现在,我们的孩子需要的是不带目的性的纯粹的兴趣。请抛开营业员般总想再多介绍一些的习惯吧。用那种方式,即便能教给孩子实战技巧,也难以实现深入的教育;即便能勉强孩子去行动,也难以培养孩子的内在兴趣。
有些孩子每天一醒来就开始焦虑不安,他们整天都烦躁不安,无精打采——觉得学校太无聊,自己对未来很迷茫。有些孩子则完全不是这样的。他们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了兴趣。是什么让这些孩子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这可能与被专家称为“火花”的东西有关。那么,“火花”指的是什么呢?
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搜索研究所(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员彼得·本森博士首先提出了“火花”的概念。“火花”是一个很好的隐喻,它指的是藏在你孩子内心深处的兴趣和热忱。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或多个兴趣的火花。
我们的任务是帮助他找到这些火花,做些实际的工作让火花进入他的实际的生活,然后不再干涉,只是和孩子一起享受这段兴趣之旅。如果你做到了,你的孩子会变得更加快乐,更加积极向上,不会整天沉迷游戏或者无所事事。听起来是你想要的,对吗?
本森的研究团队发现,对于年轻人来说,在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活动方面的兴趣(跳舞、戏剧、音乐、阅读、绘画和手工)是最常见的火花。对动物(如狗、马)的喜爱或想要保护动物的心愿本身,则排在第三常见的位置。但是兴趣的火花可以是任何事——岩石收集、定向越野赛、按中世纪的风格穿着打扮,甚至是用钝剑比武。
本森的团队已经研究“火花”这个概念近20年了。他发现:
1、拥有内心的火花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得更好、更快乐、更自信、更积极,与年长的人的沟通交流也更多。他们更加关心他人,善于交际,自己的状态也更放松。
2、如果孩子有不止一个兴趣的火花,那就更好了。事实上,有能力满腔热情地投入并掌握一件事情的孩子,往往也会想要尝试其他的事情。
3、我们不表示鼓励和支持,火花是会熄灭的。他们认为,要让火花烧得更旺而不是熄灭,需要两个条件:
其一,家庭内部至少有一个成年人对此感兴趣,并为孩子提供相关帮助。例如,开车带女儿去上竖琴课,买水族箱,找到一所好的舞蹈学校。
其二,要有一个或两个家庭外部的成年人知道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且给予他支持。
如果孩子找到了可以倾注纯粹热情的领域,并在该领域中产生了自信心,父母就应该逐渐向他介绍与之相关的新领域,使孩子的爱好扩展开来。
如果儿子喜欢小汽车,就请仔细观察令他投入的是哪个部分。即使都是喜欢小汽车的孩子,他们也有各自不同的着迷理由。如果孩子痴迷于小汽车的载人功能,那接下来家长就可以向他介绍公共汽车和火车。如果孩子痴迷于小汽车的速度,那接下来家长就可以建议他了解一下喷气式飞机。
学校在兴趣的火花的维护方面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本森认为,老师应该注意到班上每一个孩子的火花。这是家长和老师会面时第一件需要讨论的事情。因为,如果老师连一个孩子的兴趣点是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又怎能与孩子建立起真正的联系呢?
几乎每一个孩子的火花都是美好的,对世界有用的。我们不用担心“这会通向何方”或者“他们将来怎么谋生”之类的问题,因为个人的发展不在于最终的目标能否实现,而在于把现阶段做好。
本森发现,在他所研究的年轻人中,约有一半人都从事与他们兴趣的火花相关的事业,而其他人在做着不同类型工作的同时,还保有着他们兴趣的火花并以此来不断激励自己,补充能量,这也很好。
跟你的孩子谈谈兴趣的火花——最想做的事情,讨论一下在他追寻自己兴趣的道路上会出现的一些困难和障碍,谈谈他认识的人里谁有明显的兴趣爱好,再跟她谈谈你自己。
中国有句俗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孩子智力发展是不一样的,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换言之,每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如果优势发挥得当,每个人都能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长处,寻找到自己的最佳智力点,让孩子的潜能尽量发挥充分,这样的家庭教育才是成功的。
有关调查显示,孩子在未来取得某一方面成就,往往与他的特长有紧密的关联,特长、灵感、兴趣促进孩子在喜欢的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所以,父母的有效指导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还需注意孩子特长的发展和培养。而有一些父母责令孩子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强行咬文嚼字,苦读诗书,这是一种极不可取的教育方式,等于是掐灭孩子兴趣的火花!
孩子的兴趣爱好如何培养?罗曼·罗兰母亲的成功育儿经,能给我们带来启发!
罗曼·罗兰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鲜为人知的是,他在音乐上也有不少研究。他曾写过一名著名的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描述了一名音乐家的人生。他自小酷爱音乐,曾说,音乐占据了我的人生历程,音乐是我的最爱,也是我最后的爱。女人爱孩子,就像我爱音乐一样。音乐的爱好,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母亲的支持和启蒙。
1866年,在法国克拉姆西城的一家天主教家庭,出生了一名小男孩,取名为罗曼·罗兰。母亲是一名虔城的天主教徒,且爱好音乐,这样的爱好对孩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罗兰自幼想学音乐苦于没有老师,因为他们居住环境偏僻,母亲发现他这一爱好后,尽可能教他弹钢琴。即使这位母亲没有很好的音乐天赋,但也给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知识,使他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罗曼·罗兰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身弱多病。幼年的他,对英雄充满热爱是从阅读莎士比亚的书开始的。为确保孩子能够得到很好的教育,这位母亲很像我国古代孟子的母亲一样,不计成本举家搬到巴黎。母亲发现孩子对音乐有着不同寻常的爱好,有很高的天赋。这位母亲喜忧参半,喜的是孩子有这种声乐天赋,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而忧的是学习音乐会不会让学业受到影响。正在犹豫的母亲,却被这个孩子对音乐强烈的渴望给感动了,她下定决心让孩子向音乐方向发展。但是,这位母亲由于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既缺少朋友也无关系,不过,她坚持给孩子寻找老师和学习地点,这样的事情占据了她大量的时间。只要耳闻哪里有著名音乐家,这位母亲就会想尽一切办法送孩子去学习,这位伟大母爱释放的母性,最终感动了音乐老师,孩子也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
过了一阵子后,这位母亲发觉孩子的琴艺已经胜出老师一筹,她又开始为孩子寻找更好的老师。她回忆起自己幼时学琴的一位老师也生活在巴黎,他的这位钢琴老师有一种独特的表演技巧,且还和著名作曲家肖邦相识。她就去拜访她小时候的这位老师,请求指点孩子,果不其然,罗曼·罗兰收获颇丰。
日常生活,这位母亲从家中并不富裕的生活开支中拿出一部分费用,每周给孩子买一张夏特音乐会的门票,让听科洛纳、巴德鲁、拉穆勒等音乐家的演出。多年后,罗曼·罗兰回忆,他十分感谢他的母亲每个礼拜带他去观看3个小时的演奏,他忘记一切,就是这3个小时,他为莫扎特无邪感到兴奋、贝多苏的雄伟感受强大、普格的温和深受吸引。巴黎的最新音乐信息和知识还不断的被他获取。
罗曼·罗兰说过,“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母亲让他的天赋得以完善。即使在以后未能成为一名音乐家,而做了一名文学家,但这也让和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有一位教育家说,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父母要发挥生活中的作用,必须要及时把家庭资源利用起来,给孩子的成长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是一孩子日后接爱教育的基础和起跑点。
当父母爱的火焰让孩子的教育充分得到燃烧,相信兴趣的火花也在孩子的心中熊熊点燃,没有人应该忽视这个!做老师的,更不要忽略这个!兴趣,是孩子人生发展的内生动力!
点燃兴趣的火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