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小文,年过30,无论父母怎么催婚,无论相亲了多少对象,无论追求他的男人多么坚持,她都不为之所动,她满心所想的就是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她喜欢的人要高大帅气,看着都心情舒畅;要有故事,成熟稳重,能给予她小女孩一般的爱和关怀;要有趣,能说些她感兴趣的话、她好奇的事;还要有思想,能在她迷茫、心情焦躁的时候,给她一些建议让她能够平缓下来。
在她20岁之后的人生里,也遇到了这样的人,可这些人要不是心已所属,要不就还在寻觅自己的良人,终究这些人都没有选择她。她虽有气馁、失落,也为此伤心过、痛哭过,但她始终没改变自己的初心,那就是无论年纪是不是增长,无论别人是不是已经结婚,她还是要找那个她喜欢的人结婚。
她说,她就喜欢长得帅的、好看的、有趣的人,这样未来艰难的生活才能有一点期待,才是她想要的生活。
她有这么坚定的信念,要从她的父母说起。她的母亲跟她一样,不高但很讲究,也是到了快三十的年纪,还没有嫁出去,七八十年代,那会读书的人少,很多都是早早的结婚了,像她母亲这样的大龄未婚女青年很少,家里人急得像什么一样,直到一次相亲遇到了她高大帅气的父亲,她的母亲一见倾心,自此铁了心要嫁给家里一贫如洗的父亲。
结婚之后,她的父母亲也有一段甜蜜的日子,那时候虽然辛苦,连住的房子都破旧不堪,但他们心往一块走,劲往一处使,一起埋头苦干修房子、做活计,终于有了自己的小洋楼,父亲也开始在外面包工,加上他们姐妹、弟弟相继出生,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经济条件好了之后,她的父亲却变了,变得不着家,和母亲的争吵也越来越多,对母亲也越来越冷漠,父亲好似忘记了那个当年对自己不离不弃,和自己一起奋斗的女人了,只记得现在母亲的唠叨、抱怨和指责,对母亲是越来越嫌弃,父母亲关系在后来的这些年里也降到了冰点。
小文看在眼里,却也无计可施,一边是疼爱自己、为家庭牺牲了一辈子的母亲,一边是爱自己、不断给自己人生指路的父亲,哪一个她都不想远离。于是她一边心疼着母亲,一边厌烦着母亲一天到晚对父亲、对弟弟的抱怨,讨厌母亲一打电话就在她耳边念叨,为家庭付出了多少,到头来老公不疼,孩子不听话,有段时间她甚至不想跟母亲通话,因为不想听到她每天对家庭的不满,对人生失意的消极以待的态度,她只能尽可能的给母亲一些钱,让她至少在生活上好过一点。
另一边,她对父亲也是很喜爱的,虽说父亲对待母亲可能并不专一,但她并不想掺和大人的事情,她看到的是父亲的高大帅气,看到的是父亲的幽默,看到的是父亲对人生的很多思考和感悟,虽然父亲生了一场病之后,之前积累的事业基本上没有了,但她仍然崇拜自己的父亲,她期待的另一半的样子就是父亲的样子。
于是,小文一边恐惧婚姻,恐惧婚姻变成母亲说的那样,一边期待找一个父亲那样的男人,一个高大帅气、幽默风趣的男人,就在这样的期待和恐惧中,她坚持着,坚持着自己要找一个喜欢的人。
她也遇到过自己喜欢的人,一次云南之旅,让她见识了什么是成熟,什么是故事,什么是风趣和平静,她对这样的男人天生没有免疫力,表白过,争取过,可对方只当她是小女孩,拒绝了她,最终只能心留遗憾。
也有过喜欢她的人,一直追求她很多年,虽然是很好的人,但那个男人长相不帅气,也不成熟、不风趣,甚至可以说是木讷的,所以她始终无法动心,对男人的追求很是心烦,最后成了男人打电话找她,她就把电话放一边让男人自说自话的状态,她连听都懒得听了。
她就是这样一个真性情的女子,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她会放下面子,放下矜持,去争取自己的爱情;可如果是自己不喜欢的人,只要一开始不喜欢就很难再喜欢了,她也不会因为对方的好,不会因为对方的坚持而妥协。
她始终坚持着如果找不到她喜欢的人,那她宁愿不结婚,即使她羡慕有了家庭、有了孩子的我们,但她始终知道如果不是找到自己喜欢的人,她不会去盲目的结婚,因为她真的很难将就,很难在未来艰难的生活中坚持下去。
她有很明确的择偶标准,没有达到她的要求,她是无论如何都不肯将就的。不像我的择偶标准很模糊——找一个对我好的人,可什么是对我好,我总感性的去判断,所以很容易陷入一段感情,也很容易在一段感情里受伤。
她经常说,选择一个满足自己标准的人,即使将来有了矛盾,至少自己得到过,如果连选择自己对象的标准都没有,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踩着了地雷,婚姻家庭的失意充斥着全部人生,那就真是太可悲了。
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愿如她一样有个清晰、明确的标准,比如身高、长相、工作、家庭环境、房子、车子等等,摆出明确的需求,满足自己的条件的就接触,不满足标准的就拒绝。
即使对方不断示好,这样的示好都是为了打感情牌,希望以情动人,结果都是以甜言蜜语来消费感情的,不但不能给自己增值,反而让自己往后的人生很大可能在消耗中度过,所以要找就找标准之上的男人,也把自己打造成可以配上自己标准的女人。
祝愿我的朋友早日找到自己喜欢的人结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