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还在纠结怎么安排时间去义亭听汇报课,因为太久没听课了,太久没学习了,但是,时间和精力上不是很允许。今早就被通知要做评委。[握手][握手]
我之所以执迷听课能学到东西,是
认为,他人是一面镜子,看见他人,折射出的是各种自己,倘若自己没有,定会置若盲闻视若无睹。如是,每一句评价性输出,或是削弱或是强化自己的某一方面。[爱心][爱心]
今日学习感受颇深的是:后生可畏。具体:
1.上好一节课得定位合适,即明白自己设置的每一个环节到底想给到学生什么?思维方式or解题技巧or学习方法or人文关怀or生活态度……
2.课堂时间有限,不求面面俱到,争取详略得当,才会有琴瑟和鸣的节奏感,也才能有效地聚焦,保障效率。
3.人类的学习终究为人类的生活服务,所以,时不时添加生活的料和做人的趣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所以,今天有老师搞“解密美容业”、“关爱老人清单”、“九宫格趣味问答盲盒”、快问快答之类的形态呈现,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本身,最终定能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4.课堂需要绝对化的留白。如果是活动类的留白,那么留白前需要确认明确时限、任务和成果呈现,一边说留白老师在一旁时不时穿插着提醒这补充那的,极不可取,如是会让人感到满满的都是彼此不信任。
5.采用小视频导课,还是需要谨慎。因为视频带给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效果是我们做老师难以超越的,所以,倘若看完视频那一刻不能给到契合学生认知的过渡性或是拔高性的语言,特别容易把学生的兴奋阈值拉高,而影响气氛的营造。
6.思维导图的确是非常棒的工具,但是,也是非常具有个性的事物。一个有知识再建构能力的老师,板书上的三言两语也足够点出一堂课的精髓。这一点,至今我最佩服黄斜光老师。复习课倘若真的能放手学生来构建,我坚信,会是非常棒的体验,只是,我也不敢这样做,因为这是一种长期的训练加上对各知识点理解的通透才能具备的“学习力”。
7.课堂内,还是得让学生多参与。因为参与才能让人有归属感和责任感。图文类的,还得多让学生多说,说,既可以提升学生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还可以碰撞出更多思维火花。多说,才能更简练更精准。我们也才能由此发现,“原来他们是这样思考的!”而茅塞顿开。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岁月如歌,给我的是一场场“看见”,看见自己依然还有想法,看见了允许自己行动缓慢也有些可爱且优雅。[调皮][调皮]
后话:每一个人的评价课堂的侧重点不一样,有人关注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有人关心知识点的全面与精准,……我关注的是“唯心主义”[害羞][害羞]其实每一个“我”都有片面性,也各有各的优势,这或许就是哪怕AI技术能使课堂程序完美化教学设计精准化,但是依旧不能很快完全替代人的原因吧?我觉得人的属性注定不完美没办法精准,所以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教学很大程度上依旧只能人与人的交互。
会不会觉得我把教师的命运想得太乐观了?[捂脸][捂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