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7402《皮囊》
因为最近待在小城,又正好在闽南地区,前阵子很火的《皮囊》不意外的出现在我眼前。这本书因父亲而起,也从父亲开始讲起,看了前几篇,一段温情又带着些许沉重的家庭故事。
但我对书中的母亲留下了更深的印象。父亲偏瘫,母亲一人扛起加油站和照顾父亲的重担。明明不富裕却对修楼的执念,哪怕很快就要被拆迁。儿子学费没找落,姐姐嫁妆也不够,还要负债一万多请村里人吃酒席庆祝新房子落成。怎么看都蠢蠢的。只因为那房子代表着父亲掌门的家过得好的标识,是「人活一口气」的人生信条,让邻居「看得起」非常重要。
我以前不懂。在城市里生活,你可能压根不知道邻居都住了谁,品牌和电商普及,哪个人卖你东西,谁给你送外卖一点也不重要。而在小城生活了两周多了,一草一木都变得熟悉,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密集又频繁。你很快就能习得哪家买菜的好,肉铺去谁家,谁脾气性格不好,谁是书记谁是老板。大家一起吃饭其乐融融,也可能其中有两位相看两不顺眼,伴随着生活琐事油盐酱醋,偶尔还会涉及权威地位,一切都很微妙。
好在我注定只是小城的过客,我坐在门前看广场上的孩子玩玩具,看天色和山景,由于没有利益羁绊,我可以坦然做自己,不卑不亢地对待每一个人,拒绝一些应酬邀约,留时间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有篇讲阿小,一个身在N线小镇,又即将被带去香港的孩子。用着那个世界最高级的东西,肉身缺不得不困于此。一切都带着离别感,他觉得他是属于香港的,村里穿拖鞋的孩子不值得交往。
这让我想起双溪镇住在我们隔壁的母子。大概在住了一周后,我第一次在傍晚看见他们娘俩,男孩大概小学四年级的样子。第一次看见他们屋子里的模样,有一个大书架,油画架上是小男孩画了一半的变形金刚。
小男孩从不和村里的孩子玩耍。他妈妈亲自教他,每天有很多课,落地窗的帘子永远闭合。我以为他孤僻,社会交往能力堪忧。而另一个邻居告诉我,她和小男孩交流过,他觉得村里的孩子素质不高,很脏,而他喜欢看书。他有自己的选择。
我不知道这种有意无意的「隔离」,会怎样影响孩子的成长。但愿不像阿小一样,找不到家的归宿和定义。
终于在地铁上看完了整本。用的是网易蜗牛阅读的每天一小时免费时长。由于正在考虑是否加入这本书作者的公司,想通过老板写的书尝试挖掘和了解下他是一个怎样调性的人。
一切都很不容易。小镇青年最终在城市里站住了脚,用文字作为吃饭家伙很多年后,和一群媒体人开始了服装设计师品牌孵化和做「立体杂志」。
这个媒体人创业啊,让人有点怕怕的。怕太浮夸太飘渺,写下来和做起来总还是不一样的。好在服装行业比较重,船开出去了不太容易调头,相对稳重。目前和朋友聊下来,模式还是比较清晰的,媒体人的矫情和圈子在做内容和品牌上还是有一点优势的。
切换一个全新行业也是需要一些勇气,待我再了解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