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不接纳自己的原因是内化或认同了自己是不完美的或有缺陷的,在他们的内心会认为“只有自己完美了,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
这样的人会活的很辛苦,一直在朝着自己认为的完美的方向去努力,比如有的人会认为“我只有优秀了,才会被别人喜欢”,还有一部分人会因为总是实现不了自己过高目标而感到挫败,并否定自己,憎恨自己,而变得很抑郁。
1.根源及演化
其实并不是真的“完美”和“优秀”的问题,而跟一个人内在的信念是分不开的。完美本身是不存在的,每个人对于完美的标准也是不同的,所谓的完美,其实是自己在心中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永远实现不了的高目标。
在要求完美的背后,往往是对自己有一个有害的自我评价,而这大多是受成长过程中重要养育他人的影响。所以作为父母要学会接纳孩子,无论这个孩子是否达到了父母的的要求,都要把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孩子取得更多的成绩。
而现实是家长重视成绩,孩子便把成绩好坏当做是否令父母满意的指标来看,因而成绩便影响了孩子的自我评价。有些孩子会认为“自己成绩不好就是一个很差劲的孩子!就是一个失败者!”厌学或因为抑郁而不能上学的现象并不少见。
所以家长面临着比较两难的困境,既要千方百计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更要避免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压制。对于一些敏感的孩子来说,过度的要求在孩子看来就是对他本人的一个否定,这对孩子的伤害可能会是过分苛责自己、否定自己,甚至憎恨自己,这种伤害的影响可能是终生的。
2.解构“完美的目标”
要想接纳自己的不完美,首先要知道这个完美的目标是从哪里来的?这个目标怎么会对这个人这么重要呢?这是对完美目标的解构。
解构就是看看这个人内在根深蒂固的这个信念是怎么来的?就如同解开绳子曾经所打的一个结,只有让他看见自己一直以来毫无怀疑的信念的来龙去脉,也才能够松动他内在所执着的那个观点。
例如,一个抑郁的孩子,可能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学习不好便一无是处,不配活着”。这时我们就要带着孩子看看这样一个信念是怎么来的,或许跟父母一直以来对孩子学习方面的要求有关,或者跟老师的某句话有关…同时带领孩子看到他之所以认同了父母或老师的这个看法,可能是因为他在乎父母和老师,他特别希望自己能够让父母和老师自豪。
只是孩子并不知道除了学习成绩以外还有其他的途径可以实现他的优秀。假如是家庭咨询,那么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反思,比如说除了学习成绩以外,家长是否还看到孩子其他方面的潜能,并在其他方面对孩子给予肯定,让孩子感觉尽管他学习不是特别优秀,但依然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他作为一个人,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不能只拿学习或其他的一些标准来评价孩子。
或者我们可以让孩子看到,尽管他学习成绩没有达到要求,但是他依然在不懈的努力,以及在努力的过程当中所呈现出来的优秀的品质,比如说坚持不懈、善于动脑,善于想办法解决问题,等等。
这就可以解除成绩不好给孩子带来的压制,让他知道并不仅仅成绩好才是成功的,这就会改变他对自己的认同,也能够接纳自己是一个正常的人,可以在不损伤他自尊的情况下,让他面对人生中学习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我们还可以对某些不接纳的部分进行好奇和探索,这部分往往是被抗拒、被排斥的部分,通常越是不接纳,表现出来的越是分裂和两极化。理解排斥背后的恐惧及渴望,对自己多些仁慈和同情,然后慢慢包容和接纳自已排斥的部分,可以维护其自尊和完整,即使这部分真有问题。
如一位超重的人,经常感觉自己要么阳光得像太阳,要么冲动得要发疯。只有接纳自己,才能把自己看成一个正常的而不是有缺陷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再面对超重这个问题。这样“人”和“超重”便分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