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训练中的每一次决定都应该是主动选择而非被动接受的结果。
在健身训练的时候,每个训练的人看起来都在努力训练,但其实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是心不在焉,打打闹闹说说笑笑,或者有的人看起来很认真,没有错他们确实很认真,很认真的在强制自己完成所谓8-12次的次数,他们非常努力的在主动咬牙,主动吼叫,主动摔杠铃哑铃,就是没有在主动训练,他们只不过在主动偷懒,只不过在被动的接受他们记下来的所谓计划,却突然不知所谓,否则怎么年复一年的健身房训练在他们身上只能找到些微的训练痕迹,进步如此缓慢呢?是啊,也不能说没有训练成果,但你把这个时间用来搬砖,以搬砖的强度和频率我想也比这个训练成果要好。
那么健身训练过程中,如何区分主动和被动的选择呢?我觉得分别是:目标、感觉、自信心和掌控感。①目标即之前我们讲的健身远景规划和阶段性计划安排。目标足够清晰则主动,目标模糊甚至没有就被动;②感觉就是本体感觉,是你对自己身体的强烈清晰真实的主观体验,你清楚自己的身体的优势和缺陷,善用自身的优缺点,清楚外界的影响施加到身体上会有如何的反馈,感觉入微就能更帮助自己明确的主动,感觉粗疏则不知所措;③自信,不是那种盲目的自信,也不是一种虚无缥缈概念或者过分的自负,而是基于对自己身体能力的主观的理性认知和自身实际情况的客观存在没有偏差或偏差极小,差距越小就越有主动的自信,差距越大就越不敢选择只能被动接受;④掌控感,这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对事情有了掌控感,就意味着你对事情有了长期或短期的所有权,有掌控感就会强化主观能动性,没有则会变的兴味索然不思进取被动接受。
那主动和被动都有哪几个方面需要我们知道呢?我认为有四个方面:选择、控制、进步停滞、放弃。
第一、选择。主动选择意味着每一次的训练,每一组动作,每一个反复都要竭尽全力,不能为了完成所谓固定次数的任务,而保留体力,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即使你无法完成这些次数,只要你竭尽全力你还是会收到好处,而如果你每次的竭尽全力让你没法完成次数的任务,那说明这个重量不适合你。被动接受说明你会被整体的大环境和环境中的其他人所影响。最近流行什么动作你就做什么动作,别人说这么做对你也跟着做,这不能说错,但这是有问题的,你不知道这些动作是否适合你,你也不知道这些示范是否有错误,当你盲目的被动接受时,你的训练必然走上歧路。
第二、控制。主动控制意味着你要全程控制,动作的每一个细节,动作持续的每一秒,动作组成的每一组动作,乃至动作间的休息时间。主动的全程控制说明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会让你受到更多好处积累泵感,而过重的离心收缩则会导致大的撕裂伤,轻则恢复缓慢重则终止训练。
第三、前进或停滞。主动前进能让我们突破舒适区也就是所谓平台期,我们会主动定期变更训练计划,主动使用动作变式来给身体施加新的压力,打破身体的适应性改变,从而达到新的进步。被动的停滞有时也是源于此有时源于我们自身的惰性。我们的身体为了降低能量消耗生存下去,会不断优化我们的动作的熟练度降低消耗以习惯,导致我们进入平台期,或者我们因为自身对训练痛苦的规避,屈服于惰性让我们被动的停滞于此。
第四、放弃。主动放弃不适合自己的动作和计划。健身不是逞强,没必要强撑,之前说过虚荣心的问题,在这一刻虚荣心不是个好东西。而当我们使用了无法控制的重量,过度的离心收缩导致我们不得不放弃,因为已经超出我们的极限,最终导致对自身身体的极大伤害,最终告别训练。
那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呢?
一、不逃避内心闪念,审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看清楚自己内心所思所想。只要一个人的三观没有大的问题,我相信他自己能意识到自己有问题,只不过这些碎片化的想法隐藏起来变成了隐形焦虑。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承认自己有拖延症呢?
第二、记住健身训练中,数量不是关键,质量才是。我们要秉承宁缺毋滥的原则,实打实的训练,练一分有一分的好处,这个时候固执与不知所谓的固定次数,那就只不过是无用的强迫症表现。
第三、决策本质上是不断的做选择,而选择需要消耗意志力。对于这种有限的精神力量或者叫资源。我们需要养精蓄锐,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第四、语言和行动都具有他们自身的力量。要让自己的语言和自身的行动互相形成良性影响,最终达到知行合一。
所以同样是健身,被动接受和主动选择完全是不一样的概念和不一样的选择。那么你是选择主动还是被动呢。就如同家里停水了,没有水一样,当你真的着急用水,我相信你绝不会坐以待毙,而是冲出去买水,留在家里就是被动接受,而你可以主动选择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