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法》有感

作者: 斡斡米豆豆 | 来源:发表于2020-09-30 18:39 被阅读0次

        有一次送孩子上兴趣班的空档,我在书店闲逛看到了这本名叫《活法》的书,看到是稻盛和夫的书就拿起来看了看,没想到完全沉浸其中。之前也听说过一些稻盛和夫的传奇故事,在培训中心学习的时候也聆听讲课的老师分享他对稻盛和夫和松下幸之助两位传奇人物的看法,感叹于他们在企业经营上取得的卓越成绩,特别是稻盛和夫先后创立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挽救了垂死挣扎的日本航空公司。他与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并称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

        稻盛和夫是平民出身,初中升学失败,还感染了肺结核,邻居大婶给了他一本书叫《生命的实相》,主要讲人生中的一切事情都是自己内心的磁石吸引过来的。肺结核好了,但是挫折又接踵而至,考取理想的学校落榜,最后去了京瓷的前身这家企业上班,发现这家企业濒临倒闭,而和他一起来的实习生没多久就剩下他一人,他走投无路,打算放手一搏,由此心境转变,慢慢进入了良性循环。他发现了一个真理,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很多事情是自己的心制造出来的。心是属于自己的,所以人生由自己来创造。

        稻盛和夫在书中提到,人生的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思维决定人生的发展方向,它是三个当中唯一一个可以是负数的因素,既有方向正确积极努力且能力出众的人,也有方向错误富有热情且能力突出的人。因此,有些人虽然能力一般,但他有十分的热情,并且能以正确务实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去做事情,通过人生方程式的乘数效应一样可以得到比较高的分数。相反,一个人空有能力,却缺乏对工作的坚定与热情,再加上不正确的人生观,那么他的人生方程式所得的结果可能南辕北辙。这与工作中撰写材料有异曲同工之妙,最深刻的一次经历是年中撰写提质增效汇报材料,当时真是费了很大功夫才写好,并且经过多轮次的审核把关,最后到终审的时候发现方向错了,你要汇报的听众对象搞错了,本来是布置工作的一个报告,结果写成表态发言材料了,应该是要求听众怎么干,结果搞成了自己怎么干,方向错了,材料写得再天花乱坠也是白费功夫。

        书中说,“‘持续’和‘重复’是两回事,不是漫不经心的去重复与昨天一样的事情,而是今天胜过昨天,明天胜过今天,哪怕是微不足道,必须不断的改良和改善。这样的钻研创新是加速成功地催化剂。”这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迭代思维,小步快跑胜过大步流星,今天在昨天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明天在今天的基础上更胜一筹,就如学习重在日积月累,从而达到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书中讲到了“六项精进”:一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稻盛和夫刚进入职场的时候,靠的就是这种全身心的投入才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转折,超出常规的努力付出就能找到通往成功的密道,就如同学习,在不断的努力中总会有一天迎来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二是谦虚戒骄。说的就是时刻要保持空杯心态,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迟早要吃亏,以前说做事要高调,做人要低调,对于现阶段的我们来说,做事做人都应该低调为盼。三是天天反省。我觉得每日打卡给我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养成了反思反省的习惯,睡觉前回想今天干了啥,存在什么问题,还有哪些提升空间,明天有什么安排,如此往复,形成了良性循环。四是活着就要感谢。经历的事情多了,特别是面对了身边的几次生死以后,读这句话的感受就更加深刻,活在当下、活好当下是最务实的人生态度。五是积善行、思利他。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成为一个有爱心、有善心、有行动的人是这个社会普遍缺乏的道德素养,这主要是当前社会利己主义盛行的大背景下造成的,人人自顾而无暇顾他,所以也不能奢求他人,更多的是做好自己。六是不要有感性的烦恼。这句话期初让我很难理解,烦恼本身就是一个感性的词,为啥还有能理性的烦恼呢? 读到最后我才理解,这其实与曾国藩的至理名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事不杂,过往不恋”有异曲同工之妙。烦心事既然已发生了,既然已经知道于事无补,那干脆就不想它,忘掉它,不让这件事影响到自己对以后事情的判断,如果有错误,立即总结,以后应当注意这些事不要再发生,并立即转入到下一项工作中去,不要有任何的顾虑。

        总的来看,这是一本需要精读的书,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管理理念博大精深,仅仅其中的一句话、一段文字就需要好好品读,更别说整体书所体现作者的人生哲学,所有以后我还会继续拜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活法》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kp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