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初见
战国时期没有纸,为什么会产生纸上谈兵这个典故?

战国时期没有纸,为什么会产生纸上谈兵这个典故?

作者: 去年那个时间 | 来源:发表于2019-08-12 14:26 被阅读0次

纸上谈兵这个典故,可谓妇孺皆知的成语,讲的就是战国时期赵括兵书读得很熟,一上战场就葬送了赵国数十万大军,由此衍生出这个成语,意为空谈理论、不切实际。

这个典故有两个重点,一是纸,二是谈兵。

考古发现证明西汉初期有纸,但很粗糙,不被广泛应用,直到东汉蔡伦改良了造纸术,才使纸的发展迅速起来,最终大行于世。

这里的“纸”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植物纤维制造的书写载体,在其发明之前,古人会不会把其他物品也叫作“纸”呢?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后汉书·宦者列传》

这是对蔡伦改良造纸术的记载,缣帛就是丝织品,而“纸”这个字从糸,糸就是细丝之意。也就是说,“纸”的原意是丝织品制造的书写载体。

鉴于丝织品的历史,“纸”的出现年代应该很早,在战国时代肯定存在,赵括很可能见到过。但缣贵,赵括读的兵书不可能用“纸”来书写,而应该是竹简这种廉价普适品。

长平之战后,后人对于赵括的评价是相当一致的,都是志大才疏,进而衍生一个典故:“读父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蔺相如劝赵王:“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赵括言兵事,跟谈兵是异曲同工,但并未明确提及,此后历朝历代,评价赵括多引用蔺相如的评语,如唐朝胡曾《咏史诗·长平》所写:

长平瓦震武安初,

赵卒俄成戏鼎鱼。

四十万人俱下世,

元戎何用读兵书。

可另一方面,引用赵括失败的例子时,谈兵、论兵的身影逐渐多了起来,比如徐梦莘在 《三朝北盟会编》卷四十二里提到“昔赵括论兵,其父奢不能难,而奢谓括必败”。

随着时间推移,赵括读书跟赵括谈兵都成了固定词组,意义很明确,都是说赵括死读书,不会活用,但一直跟纸没关系。

在跟赵括搭伙前,纸上谈兵其实有自己的生活。

“纸上”这个词原本是个中性词,就是说写在纸上的字,但后来逐渐跟实践对立,成了理论的代名词,如宋朝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有了光说不练的意义,并在隋唐之后,因军事上屡屡失败,从学术领域拓展到军事领域,到清朝正式出现纸上谈兵这个成语。

到了清末,纸上谈兵和赵括的碰撞越加频繁,二者经常出现在同一场景,作为夸夸其谈的代表,但仍未明确融合。

直到《上下五千年》中出现了“纸上谈兵的赵括”,二者直接划上等号,《现代汉语词典》更是把“纸上谈兵”一词的出处定在长平之战,于是有了人们的固定印象。

相关文章

  • 战国时期没有纸,怎么来的“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没有纸,怎么来的“纸上谈兵”? 其实,“纸上谈兵”的典故虽然出自战国时期,但是“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却不是...

  • 战国时期没有纸,为什么会产生纸上谈兵这个典故?

    纸上谈兵这个典故,可谓妇孺皆知的成语,讲的就是战国时期赵括兵书读得很熟,一上战场就葬送了赵国数十万大军,由此衍生出...

  • “纸上谈兵”故事的由来。

    人们往往用“纸上谈兵”这个典故来形容那些夸夸其谈而又理论不联系实际的人,那么,这个典故是从哪里来的呢?战国时期赵国...

  • 姜还是老的辣

    长平之战让赵括背负了千古骂名。纸上谈兵的典故出于此,但战国没有纸,这个成语估计是后人总结的。 身为一代军二代,赵括...

  •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的人是不知道自己是纸上谈兵的。 就从纸上谈兵的典故说起吧!当时的赵括肯定觉得自己不是纸上谈兵,他会觉得自己...

  • 躬身入局,才能真正出局

    学过纸上谈兵的典故,熟读兵书的赵括纸上谈兵,导致赵国30万儿郎被白起坑杀,赵国从此走向没落。今天阅读《资治通鉴》,...

  •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意思就是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

  • 对某些成语的思考

    垓下悲歌。 纸纸上纸上谈纸上谈兵纸上谈兵纸上谈兵。纸上谈兵。 回顾了过去的那一段只有空谈的历史之后,我发现,干实事...

  • 2022-8-16 积累+熟能生巧

    1)有关纸的词语 白纸黑字、纸上谈兵、纸糊老虎、纸短情长、跃然纸上、三纸无驴、满纸空言 赵括虽然纸上谈兵很熟练,但...

  • 清游

    说不上,为什么喜欢清游这个名字,喜欢郑这个姓。文人,名号总要有个典故才是。 我来讲讲这个算不上典故的小事。 郑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战国时期没有纸,为什么会产生纸上谈兵这个典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ku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