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和现实相互对比,你会发现,人的一辈子是多么的可悲。过去的东西和事情一定是喜欢的,不然,曾经也不可能拥有,也不会去做,每个人一生的轨迹就像是一条很长但是有止境的河流,偶尔曲折偶尔顺利,有时周围是荒漠,有时是绿洲,而人就是其中一颗水珠,路过了绿洲或是荒漠,不管美丽荒凉与否,都不能回返,但绿洲与荒漠就在那里。有的被荒漠吞噬,踪迹难寻,有的被绿洲拥抱,共生共灭。
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在塔勒布的《黑天鹅》中,其中一个一夜成名且风格迥异的女作家叶夫根尼娅,将这本《鞑靼人的沙漠》阅读过无数遍,并将其视为自己的好朋友。叶夫根尼娅还因为自己的老师对此书进行了分析和评论,她便离开了这名老师,因为,她不喜欢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朋友”指手画脚。
作者迪诺.布扎蒂,20世纪意大利作家,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会很陌生,但如果把他与卡夫卡,加缪放在一起,便会觉得几分熟悉,他被称为意大利的卡夫卡,并且他的作品中的荒诞感和存在主义意蕴便离不开荒诞的鼻祖_阿贝尔加缪。布扎蒂的作品种类颇丰、各异,他不仅进行文字创作,同时也是记者,画家。
小说讲述刚晋升的中尉乔瓦尼.德罗戈在他结束了自己枯燥、苍白无味的军事学院生活后,期待着前往巴斯蒂亚尼城堡服役。当他临行前准备同母亲和往日的生活告别时,他自己似乎觉得有一种沉重、挥之不去的想法压着他,感觉像是一种宿命的东西,因为他始终觉得这像是一次有去无回之行。而全书前后中,不管是德罗戈自己,还是最初死去的拉扎里,德罗戈梦中死去的安古斯蒂纳,和在任务中死去的安古斯蒂纳,和最后德罗戈自己的死亡,无一不充斥着宿命的味道。
德罗戈初次进入城堡时在隔着山头与奥尔蒂斯喊话,并且对未来要面对的城堡充满着热情地询问,然而,奥尔蒂斯的回答并不敷衍,但是会让人感觉冷冰冰的。在书即将结尾处,德罗戈也以奥尔蒂斯的身份与一个初入承包的年轻中尉隔着山头喊话,这一场景充满戏谑的熟悉。三十五年的城堡生活,让德罗戈成为了冰冷的人。
德罗戈到达城堡后不久便觉得要离开这到处游荡着空壳的鬼地方,这的人们似乎都空了灵魂,面无表情,树木也都呆板的生长,就连灰尘都失去了迷人眼睛的能力。在少校的极尽人情的诡计下他留了下来,他在人们眼里没有看到黑色与白色混沌而成的眼球,而只能看到一片灰白的沙漠中需求黑色的小点连成的数行黑线,那些黑线会让他们点燃自己的生命之火,使自己得以有温暖的体温,以及均衡的呼吸。德罗戈也加入了“空壳队伍。”
有时一些人的离去,像是冷水一样浇在生命之火上,但不久,便会重新燃起。他们有时试图劝阻刚到来的新兵,或是年轻军官,不希望他们陷入这场等待中,远方的荒漠上不会有黑色的鞑靼人,上天不会给他们机会参加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当被别人反问时,他们会说自己已经来不及离开了,时间不多了,但是他们可能只等待了四年,跟未来三十多年比起来,经历过了的四年是多么的漫长无边。
最后德罗戈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去等待一场传言中的战争,等待它也成了他活下去坚持下去的希望,当生命走到了尽头,那场对于虚幻的等待也有了尽头,然而他却被驱逐出局,并且被劝告,不要试图得到太多,他得到了什么?对虚幻的等待?日复一日没有色彩的生活?还是最后那场在陌生乡村破旧旅馆中身边无一人荒诞的死亡仪式?或许地平线上永远也不会出现鞑靼人,或许他的一生连一粒灰尘都得不到。
或许人的一辈子都在寻找一个答案,只不过每个人的问题都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