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运动&健身
读老谱练太极之三杨式老谱粘连黏随等三段

读老谱练太极之三杨式老谱粘连黏随等三段

作者: 道家太极 | 来源:发表于2018-04-06 08:36 被阅读0次

          上次发了第四篇,漏发了第三篇 ,这次补发。

            继续解读杨式老谱,前篇解读了“固有分明法”。“固有分明法”下面就是这三段。

            原文如下:

            粘黏连随  粘者,提上拔高之谓也;黏者,留恋绝卷之谓也; 连者,舍己无离之谓也;  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 要知人之知觉运动,非明粘黏连随不可。斯粘黏连随之功亦,亦甚细矣。           

            顶匾丢抗 顶者,出头之谓也; 匾者,不及之谓也; 丢者,离开之谓也: 抗者,太过之谓也。 要知于此四字之病,不明粘黏连随,断不明知觉运动也。初学对手,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去此病。所难者,粘黏连髓随,而不许顶匾丢抗。是所不易矣。

            对待无病  顶,匾,丢,抗,失于对待也。所以为之病者,既失粘黏连随,何以获知觉运动?既不知己,焉能知人? 所谓对待者,不以顶匾丢抗相对于人也,要以粘黏连随等待于人也。能如是,不但无对待之病,知觉运动自然得矣。可以进于懂劲之功矣。

            尊轩解:

            这三段虽然是分开的,其实是前文固有分明法的后续。从应用角度阐释懂劲之后的表现和特点,以及懂劲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粘黏连随这几个字从字面看是代表着肢体的运动表现,搭手就粘着对方,拔掉对方的根;黏着对方,使对方无法发出力量;完全舍己,自然和对方相连,不离不即;随着对方的肢体变化而自然变化,既不懈,也不丢,更不顶。要做到这一点,要知道人的知觉运动是如何运动的,非了解粘黏连随不可,能够做到粘黏连随的生理条件就是要能够体证到知觉运动,其实就是懂劲。粘黏连随是一种表现,它的变化是很细微的,没有知觉运动基础的情况下,单纯练习肢体末梢的粘黏连随其实意义不是很大,就是把身体练的很松软,其实是懈了,推手时看着好看其实是相互喂劲。我称之为“似乎很松”。当然由于身体的松软后,和人推手也会占些便宜,不过碰到速度变化快的、力量整的就很难处理,这个时候很多拳友最常见的就是会说对方不是太极劲。其实对方是不是太极劲和你有啥关系,你如果真是太极劲为啥需要对方配合? 如果不能真正提体证到知觉运动,粘黏连随就不用想了。

            顶匾丢抗是不懂劲时的通病,其实就是想用拙力来运用太极劲,那就有会有两类表现,一类是顶抗,就是顶力;一类是匾丢,也就是瘪了。拳友间推手试劲时,有没有用力,顶没有顶劲,其实自己是非常清楚的,不过或者因观念不能转变,或因输赢意识太强而不肯认识。如果还有不知道啥叫顶劲的,只要问问自己推手时脚底有没有蹬上力就知道了,脚底蹬上劲肯定是顶劲了。瘪没瘪也很简单,就是别人推过来自己似乎没使劲,却被人一下按住了不能挣脱,就是瘪了,丢了。

    粘黏连随和顶匾丢抗是应用中的表现,大多数拳友的问题主要是接手问题,接手时要运用知觉运动,从而可以做到粘黏连随,进而不断体证懂劲,提升太极劲的水平。当然不排除真正的高手即使先表现出顶匾丢抗,依然可以随时随地变换状态,将顶匾丢抗变成粘黏连随,但这个顶匾丢抗其实是有水分的,不是真正顶和丢。

          至于一些拳友和人推手时一顶上就说别人不是太极劲,其实就是要别人配合他的劲,这一点我不敢苟同。我师父常说,不管别人如何,别人怎么做都是合理的,别人没有义务配合你,不能解决对方,永远只在自己身上找问题,找到问题后自我修正。只有在面对任何状态都可以处理,都可以做到沾连粘随,才是太极的表现。太极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修炼过程,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才是符合太极修炼规律的。

            我想当年太极前辈杨露禅、陈发科等不需要人家配合自己的,说明真正的太极劲是有作用的,没有作用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拳友没有练出太极劲来,第二个是你的太极劲水平太低不足以对抗对方的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老谱练太极之三杨式老谱粘连黏随等三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pj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