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永远都无法赚到认知以外的钱,更无法拥有自己认知不到的东西。如果我们想要拥有一些高质量的事物,一定要先提升自己的认知,但想要提升认知,首先要掌握一些有价值的内容,一些对自己来说有用的东西,从而要学习和掌握一些认知实现的能力。
这里的“学习”,是把原本不相关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过程。比如,我们到了游泳馆,穿上游泳衣,通过练习,学会了游泳,这似乎就是学习的本质。那么,这份感受与收获,以及我们学会的游泳姿势,这些类似的知识和技能,往往就会储存在我们的大脑中,也就是所谓的“学会了”。
因此,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尽可能地让自己掌握“学会了”这种技能。比如,我们读一本书、学一门手艺、听一场讲座等,如果这些我们都尽可能地“学会了”,那么我们的收获就会很大。那些有用的东西就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如此,我们的认知水准就能快速提升。
专家认为,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于提升我们的认知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如果我们能从了解知识分类开始,不断地进行知识储备,直到掌握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之后,再不断地运用写作的方式来整理大脑思维,也就会逐步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并且行之有效的认知模型了。
心理学家赫布说,如果大脑里的两个神经细胞总是被同时激发,那么它们之间的连接就会变得越来越强。过后,如果我们再激发其中一个细胞,那么另外一个细胞也会被同时激发。这个就是心理学上的“赫布定律”。
这种情况,就如两个素不相识的异性青年。在公司活动中,他们二人经常被安排在一起。
于是,他们两人之间的连接,就会不断地被加强。之后,他们二人就极有可能成为朋友,甚至还会相互产生爱慕之情,最后,两人就走到了一起。
那么,他们这种从不识到相识,再到成为朋友、成为恋人以及走到一起的过程,也就好比我们学习某一个技能的过程,一步一步地水到渠成。所以,专家认为,认知实现能力等于—开始的见微知著,加上学习的抽象思维,再加上大脑的逻辑演绎,也就完成了有效的知识储备量。
那么,我们再通过这种方式,去建立我们大脑里的认知思维模型,这样提高认知的效果就会非常明显。通俗地讲,这个过程模式就是:先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再去积累不同的知识,在大脑里把这些知识深化,之后再整合我们的思维,使认知能力得以提升。
此外,认知心理学家还认为,提升自我思想,还要先去除自我意识障碍。因为影响我们能力发展的是我们最难克服的“自我意识障碍”,如果我们能打破意识障碍就能持续成长。
一个学生,在一次考试中没有考出好成绩,如果他是一个认知或思想匮乏的人,那他往往就会认为没考好的原因是自己不够聪明。之后,也就越发地放弃自己,不想再去努力,从而将自己给否定了。 没考好的学生如果是一个拥有高级认知能力的人,那么,他就不会轻易否定自己,而是分析没考好的原因,如自己没有认真复习,或是有别事情耽误了学习等,这时他就会洞察到自我的问题所在,学习的难点与原因在哪里等一些客观的情况……不但不会一直用这件事情来否定自己,而且会借助这种事情来形成自我成长的阶梯,使自己变得更智慧。
提升自我认知,首先应从事情的本质入手,让自己从不良的情绪中走出来,聪明的人能看到自我成长和进步的空间,从而通过事情来提升自我的能力和技能。因此,看到趋势、理解规律、自我跃迁等的进步,不仅要有高手的认知,还要有成为高手的技术。
对此,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下列四类知识点,我们有必要多学习、多储备:
一、原理性知识。所谓原理知识,就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等。这种知识主要表明了自然原理和法则方面的科学知识,所以颇有学习的价值。
二、事实类知识。这种知识点,就像实事求是一样,都是一些准确无误的事情或事件,如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是中国发明的;再如,电脑是由CPU、内存、硬盘等组成的;又如,全球有七十多亿人口等,诸多此类知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感知或数据来获得,从而熟记下来。
三、人际关系知识。人际关系是个学问,它看似简单,其实复杂得让你琢磨不透。比如,你自己不会做饭,那么你要吃饭的时候,就要懂得如何求助于别人给自己做饭吃;再如,你想卖东西,却不会做销售,你就要懂得找到一些销售的技巧,或求助于他人,或培训学习等,以让自己拥有销售的能力。
四、技能类知识。想获得技能类的知识,就要去学习有关技术的知识,如编程、美术设计、操作人工智能,再如演艺能力、口才表达能力等,这种知识都要我们通过不断锻炼或者做事的诀窍来掌握。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与需要,有针对性地储备某些知识。获得某种帮助知识获取的能力,就能够帮助我们建立高质量的思维模型,对我们的认知提升起到有效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