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妄与挣扎|读围城

作者: 紫阡奕 | 来源:发表于2016-03-08 11:00 被阅读71次

乍看这标题,仿佛接下来全文都将是一种消极逃避、悲观遁世的论调,其实不是。诚然,读了《围城》之后,我心里多少有些压抑,但我欣赏的人生正是平凡人在命运中的挣扎——即使可能是从一座“围城”走去另一座“围城”。

诚如作者借苏文纨之口所说:“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去”,主人公方鸿渐在事业上算是终日碌碌无为、在婚姻里与苏唐孙三位纠葛无果。三闾大学的事业围城里,充斥着尔虞我诈、阴险角斗,善良到甚至怯懦的方鸿渐无法忍受,他若要离开时,却要面对着当时中国封建与开化混杂、家庭事业责任和复杂社会的明枪暗箭。在方鸿渐对唐小姐的追求中或可看到他对挣脱围城束缚的一线企图,可最终夭折在了与孙柔嘉婚姻悲剧和无休止的争吵之中。

然而这只是表面吧,在我看来他的性格围城是其根源。或是优柔寡断,或是缺乏判断力,或是自欺欺人,或是缺乏行动……这些只是他最后在围城中走投无路,就像瓮中之鳖,被放在温水里,煮开了、熬化了——成为无思想的行尸走肉这一过程也尚且温柔:就是妥协于现实,不做改变,然而安逸致死。

钱钟书先生生动具体地展示出上世纪约30年代的整个社会“围城”,尤其侧重刻画了事业和婚姻。旁观者清,我们不在局中尚不能看清是是非非;殊不知,我们怎么可能置身局外?

当代的社会更加喧嚣浮躁,灯红酒绿声色犬马,而大多数人都是进退维谷:得到的,大都有恃无恐、甚至渴望逃离;得不到的,永远在羡慕嫉妒、内心不安骚动。很多时候我们在仰望上一阶层的幸福,俯视下一阶层的痛苦,忽视当下的点滴珍贵瞬间。当然我自己也不能幸免。

从小到大被教育着以学业为重,一路从小学气喘吁吁飞奔到高考:盼望上高中,是因为老师说高考不考体育;盼望上大学,是因为自以为可以安静读自己喜欢的书、我手写我心。年少轻狂的岁月里,渴望逃离家庭的束缚,却不知道氛围影响深入骨髓;渴望不“被优秀”,大学却是人脉和利益之争的微妙开端;既讨厌活动芜杂扰乱内心的安宁,又害怕独处被别人说成目无下尘孤高自许。已经踏入大学这座城,仍然迷惘困惑,可是一旦真正涉足社会这个大染缸,我又会不会怀念此时的年华?答案应当是肯定的。

我还在大学这座围城里挣扎,不久前关于象牙塔的美好幻想在今看来,皆是虚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曾经是我最爱的句子,我不能虚伪而肯定地说,我会坚守初心,不受沾染,我只是选择挣扎,还在挣扎——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平凡如蝼蚁,哪怕朝生暮死,只让我竭心尽力地生活吧。所有在围城中的挣扎反抗,都将是我今生今世存在过的证据,都是将到我鬓白齿疏时犹新的记忆,都是我盖棺时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文章

  • 虚妄与挣扎|读围城

    乍看这标题,仿佛接下来全文都将是一种消极逃避、悲观遁世的论调,其实不是。诚然,读了《围城》之后,我心里多少有些压抑...

  • 《围城》之中方鸿渐的矛盾与挣扎

    普通人之痛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矛盾与挣扎 不同于我几年前第一次读《围城...

  • 人生何处不围城

    人生何处不围城 ——再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兼对我的人生思考 关于《围城》,说是再读,其实与初读无异。25年以前倒...

  • 《寒夜》——一本冬季读物

    读《寒夜》的原因,是看到有人将它与《围城》同时在书籍推荐中提起。对于《围城》,我的心头总有一种亲切与喜爱,且读且...

  • 《围城》方鸿渐的矛盾与挣扎

    方鸿渐是《围城》当中的主人公,他的父亲是前清举人,是一乡之望的乡绅。他的家庭家境不算太好,供方鸿渐上大学对于方家而...

  • 《围城》——方鸿渐的矛盾与挣扎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

  • “围城”里的挣扎

    娜美曾经因为儿女完成成人礼而欢呼,她真正感到了轻松。 婚姻是什么?就是限制她自由的枷锁。男人是什么?就...

  • 方鸿渐的矛盾与挣扎

    围城——方鸿渐矛盾与挣扎 方鸿渐的感情方式是矛盾的,对待事态内心却是无比挣扎的。 方鸿渐表面上是个风流浪子,似乎对...

  • 方鸿渐的矛盾与挣扎

    尚仅读了《围城》的一部分章节,也能略微看出方鸿渐生活在一个矛盾与挣扎的围城里。 方鸿渐作为一个乡绅...

  • 书摘|致敬钱钟书

    《围城》被后人评为一本奇书,在围城里你能找到当下的现实窘态,在围城里你能看到婚姻里的人的挣扎,在围城里你能看到恋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虚妄与挣扎|读围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rz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