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坎贝尔曾说:梦是个人的神话,神话是集体的梦。
与其说《小王子》是写给孩子的神话,不如说它是所有成年人的梦。它的语言是简练而干净的,读起来却让人忧伤。或许它所描述的,正是那个被我们遗失的世界,失落的梦境。
在书的开头,作者说自己6岁时,画了一幅画。
他把这幅画拿给大人看,并问他们会不会害怕。大人们说,一顶帽子为什么会让人害怕呢?于是他又画了第二幅画,去解释第一幅。
这时大人说,你还是不要画这些解剖学的图了,不如关心一下地理、历史、算数和语法……
“我”说道,“大人们总是自己也弄不明白,总是要孩子给他们解释呀解释……”后来,但凡遇到稍微明白一点的大人,他总是会拿出第一幅图让他看,可是每次都得到“这是帽子”的答案。于是他就立刻停止聊蟒蛇、原始森林,而开始聊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时尚,这样那个大人就会觉得,这真是一个明白人。
大人弄不明白的是什么?
是已经被社会同化而不自知。
因为被同化,所以他们始终会以“功利视角”去看待一切。比如,看到第一幅画,就是能够“使用”的帽子。当孩子解释时,他们提议,没整这些没用的,去学地理、数学等等那些用得上的知识,那些对考试有用,对走上社会有用的东西。
蟒蛇、原始森林代表什么呢?从孩子的视角,可以是童真,是世界本来的样子。在人类的集体意象里,蛇和原始森林,乃至大象都可以表示古老的智慧和力量。所以,大人们失去的不仅仅是童真,对世界的新鲜感,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智慧。在功利的世界里,因“贪”而“痴”,所以看不到蛇和大象。
“我”是很聪明的,很快就发现,自己与这个世界是不太相容的,因为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不被理解,是多么孤单。于是,“我”明白了,有些话只能埋藏在心里,才能够让别人听得懂,有些个性只有抹除,才能跟大家和睦相处。
“我”选择了隐藏,虽然从未放弃寻找同类——“但凡遇到稍微明白一点的大人,他总是会拿出第一幅图让他看”,但始终没有找到。
于是,“我”融入这个功利的世界,说着那些功利的话。但是内心有个地方,“我”一直知道,那不是一顶帽子,而是蟒蛇吞食了大象。
多么孤独的小王子,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