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有罗振宇的跨年演讲,早早回家沐浴更衣,买了优酷会员,打开手机等待。开场用虚拟成像技术做出的鲸鱼让人印象深刻,听他讲到马云的焦虑,慢慢觉得头脑昏沉,听完京东方的例子以后就完全陷入了睡眠状态。第二天早上起来把演讲的文本看了一遍。罗振宇的演讲归纳了六个问题,并且提出了自己对六个问题的思考与解答。
第一,我们不是强者,还能不能登上舞台?
第二,我们刚刚进场,怎么找到新玩法?
第三,跟不上变化,会不会被淘汰?
第四,中国经济增长会不会遇到天花板?
第五,中国经济增长有没有可持续性?
第六,中国能否赢得良性的全球发展环境?
对于第一个问题,罗振宇给出的答案是,现在已经不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年代,不同的地域就如同自有动力的动车车厢。我们能够借助类比生动阐述问题、回答问题,但是类比与比喻的不足在于本体与喻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区位优势,造成不同的消费习惯,比如周黑鸭来自于武汉,这是因为武汉人喜食鸭勃,由此发展出了深厚的吃鸭文化,而因为川蜀人士对于兔肉的喜爱,更加成熟的兔肉品牌来自于西南。「动车组类比」的精彩在于阐释了二三线城市具有强大的自我驱动能力,不足在于动车车厢之间相差无几,然而不同的二三线城市之间却差异甚巨。
当驱动源发生调整时,对象全局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看到「动车组类比」我想到水蛇、陆蛇处理血压形成的不同进化差异,水蛇被人从水中移出时,头部的血压会降到零,但是陆蛇身体的血压一直正常,这个现象反映为了克服重力影响,陆蛇进化出了提高头部血压的能力,具体就是陆蛇的心脏会距离头部更近,这样心脏更有动力将血液泵上头部,这同样造成一个问题就是血液要流经更长的距离才能从尾部到达心脏,所以进化使然,陆蛇会惯性蠕动身体,通过肌肉收缩,将尾部的血液向心脏挤压。如果把心脏看成一线城市,身体看成二三线城市,尾部看成四五线城市,一二三线城市的协同调整必然会影响四五线城市,「动车组类比」还不能把四五线城市在高阶城市的转型中所呈现的相应变化体现出来。
对于第二个问题,罗振宇用了热带雨林来类比。热带雨林中物种丰富,并且有很多独立的小的生态系统。拥有超级用户即付费用户的小公司,就如同微小的生态系统,我自繁荣。当生存资源丰富,并且没有致命天敌存在时,一个地区往往会呈现物种多样性。滑行动物在亚洲多,亚马逊少,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亚洲适合食草动物吃的无毒植物较少,迫使食草动物进化出滑翔能力以便飞到更远的地方去觅食,还有就是作为食草动物主力食材的某些植物花期长,导致食草动物可以获得的食物有限,也就导致当地食草动物数量不足,食肉动物要进化出滑翔能力飞到很远的地方去觅食。合适的生存资源具体是什么?在亚洲雨林中适合食草动物吃的无毒植物具体是什么?将普通用户转化为高黏度的付费用户的具体条件又是什么?「热带雨林类比」能够呈现宏观结构,但欠缺微观具体细节。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对于第三个问题,罗振宇强调快,也就是效率。网络时代,比特海的风速极快,所以在这一个问题中,罗振宇也把答案归纳为比特化。第四个问题的答案,罗振宇用拔河来类比,拔河贵在个体协同合作。第五个问题,罗振宇提出中国是全球制造业转移的终点站。针对第六个问题,他认为中国是世界的枢纽。
Elon Musk 曾说「物理能教人根据第一原则去推断,而不是通过类比来思考。」「第一原则」简而言之,就是依据事实,减少修辞,分析因果。为了让跨年演讲这个公共传播事件更具有观赏性、传播性,主讲人要对演讲的思维深度与理解难度进行「降维」,要对演讲内容的密度进行「渲染」,所以罗振宇在演讲中大量运用了类比这种修辞,而这种运用大概也是他基于「第一原则」这种思维方法提炼出来的。
在演讲的最后,罗振宇引用了木心的话,「岁月不饶人,我也未曾饶过岁月。」木心有本书叫《素履之往》,书名源自《易经》,大意是穿简单的鞋踏上远途。我觉得,在自己独自思考的时候,可以去修辞,语言朴素一些,基于逻辑实事求是即可,但在向外传播自己的理念的时候,根据不同的场合进行不同的包装,尤其是在个别场合做出花团锦簇的包装,其实也无可厚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