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开卷有益读书思考者
颠覆你认知的三大灰度决策思路

颠覆你认知的三大灰度决策思路

作者: 雪兆峰年 | 来源:发表于2018-10-21 15:27 被阅读460次
    颠覆你认知的三大灰度决策思路

    现实世界是复杂的、不确定的、易变的,同样,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常常是难以决策的灰度问题,运用以前的解决方案,往往会失效,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什么是灰度问题呢?在《灰度决策》一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假如你是一家生物基因公司的总裁。你的公司研发出了一种特效药,已经在临床测试第一年中被证明非常有效。于是公司获批开始推广这款新药,有7000名患者成为第一批尝试新药的人。公司也开始为后续的批量制造、销售和运营投入大量资本。你们公司的股价,因为这种药的研发达到了历史新高。

    然而,几个月之后,一个接受了临床实验的病人去世了,死因是一种罕见的脑部感染病,没过多久,另一个病人也被发现得了同一种脑部感染病,病情与第一个人完全一致,生命危在旦夕。如果只有一个人得病,那还可以说是偶然,但有两个人都得了完全一样的病,就说明导致这种病发作的原因,很可能就是你们公司开发出的特效药。

    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作为公司总裁,应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公司未来、股东利益、国家法律、患者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很棘手,当前状况下,什么才是最优先要做的事情呢?

    是立刻告诉患者和医生特效药有可能带来风险吗?还是先追查清楚原因再说呢?当然,这个问题也是高风险的,你几乎可以想到,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决策,都可能决定公司的生死,甚至你还有可能因为处理不当遭受牢狱之灾。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灰度问题。

    非黑即白的事情在现实世界中少之又少,根本没有决策的必要,真正需要决策的问题,往往是黑与白之间的灰度地带。那么,面对灰度问题,有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呢?

    还真有,在《灰度决策》一书中,提出了三条颠覆认知的思路,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颠覆你认知的三大灰度决策思路

    第一,太相信自己,你就危险了

    为什么不能太相信自己呢?让我们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1996年年末,美国一家纺织厂因为一场大火几乎整个付之一炬。主管因此陷入了巨大的灰色决策之中。是否要重建工厂呢?保险赔偿金可能不足以支付重建费用,而且在重建工厂期间,一定会流失大量的客户。但这家工厂是主管的心血,同时也是工人们的生计来源,尽管前面有这么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位主管仍旧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重建纺织厂。而且,在重建期间,他还决定继续为工人发工资,并且告诉他们,工厂重建之后他们可以回来继续上班。

    当时,大多数美国工厂都搬到了有廉价劳动力的亚洲国家,很多工厂就算建在本土,也很少雇佣本地人。而这个主管所做的决定获得了一片赞誉声,并获得了很多荣誉称号,而且在1997年还被克林顿总统邀请参加了国情咨文会议(类似于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这家纺织厂倒闭了。

    怎么正能量满满的故事,最后的结局会这么悲惨呢?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主管的出发点没有任何问题,他果断勇敢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为员工着想,人们都对他赞不绝口。重建工厂是他坚信一定要做的事情,是他认为最正确的决定。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人性是有弱点的,在面对灰度决策中,最容易干扰决策者的弱点就是高估自己。

    研究人员曾对大量美国人进行调查,问他们几个重要的人物死后是否会上天堂。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以72%的支持率位居第二,她都排第二,那谁敢排第一呢?你可能想到了,获得了89%支持的选项是“你自己”。也就是说,接近9成的人都认为自己品格高尚到足够上天堂。

    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品德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特别是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他们往往充满自信,控制感很强。但高估自己容易让人盲目和冲动,纺织厂主管正是因为陷入自己的想法中,无法看清其他危险。

    那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错误呢?——画一颗决策树

    第一步:列出所有能解决问题的选项。

    还是回到刚才那个例子,比如,重建纺织厂;放弃纺织厂,重开一家XX厂;放弃旧址,重新选址等等,罗列的越多,你的思路就越开放,选择也就越多。

    第二步:把所有选项带来的后果都写上去,尽量写全。

    要请教专业人士或者查找尽可能多的资料,了解相关的知识、政策等。比如,最新国家政策、保险赔付情况;如果工厂没有被烧毁,未来发展会怎么样呢?它能保持好的营收吗?如果那位主管能把问题想的这样全面,他就会发现:当时美国已经有很多家纺织厂陆续倒闭了,重建纺织厂并不是明智决定。

    第三部:理智分析,做出决策。

    有了前两步的工作,接下来就是权衡利弊,进行取舍了。还是刚才的例子,那位主管如果能做到以上两步,也许就会选择停止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生意,对有前景的新产品研发加大投入,将一些生产外包,以及对解雇员工给予慷慨的遣散金和相关岗位再培训。这些都可能让纺织厂继续维持运行,避免破产并为许多员工提供职位。

    这个决策思路,并不是打击我们决策的信心,而是让我们能看到自身存在的弱点。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的决策,画出决策树,避免自大带来的盲目以及其他人性弱点。除了自我反省,还可以培养一个团队来帮助你,能提出和你不同意见的人,逼迫自己打开思路,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决策失误。

    颠覆你认知的三大灰度决策思路

    第二,只重视结果,可能让你损失更大

    很多管理者会对下属说,我不关心你多努力,给我结果。这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可能是没问题的,但如果你面临的是灰度决策,就要非常小心这种只追求结果的思维方式了。

    很多人都追求"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制定法律,利益最大化都是一种简单、清楚并实用的准则,是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的重要方式。但只考虑利益最大化就够了吗?

    我们都听说过"电车难题"的故事,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撞一个人,因为死一个总比死六个好。但是场景变化一下,这个选一个还是选六个的决策就可能变得很难。

    如果你是医生呢?现在有六个患者需要器官移植,你会把隔壁那个来做体检的健康人打晕,用他的器官来拯救这六个病人吗?你很难做这种决定。这是因为你认为牺牲无辜的人是不道德的,你的道德义务不允许你这么做。

    除了道德,你还要考虑人性。人不是机器,不可能绝对理性,即使是最应该理智决策的国家领导者也会受到人性的拷问。1945年,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打响了第一次核武器战争,广岛有20万人死亡。在第二颗原子弹投放后几天,杜鲁门总统就对作战部长说,一想起来“杀了所有孩子”就觉得难以接受,接着杜鲁门命令,没有他的明确指示,不能再在太平洋地区使用原子弹。当杜鲁门总统表示自己不能再忍受杀害孩子时,他并没有说是因为这么做最符合利益,而是他作为一个人,对“杀死孩子”这件事有天然的排斥。

    可以看到,面对灰度问题,我们应该决策应该从三个角度来思考:

    首先,当然是追求利益,其次,要考虑社会规范和道德,最后,你还不能忽略人性。

    如果你不能把这三种思路都纳入决策前提中,你的决策就很有可能存在风险。这就是灰度决策的第二条思路,充分考虑能够影响决策的前提,不被单一价值观裹挟。


    颠覆你认知的三大灰度决策思路

    三是坚持把事情做好,你就输了

    《君主论》的作者马基雅维利对世界有三个评价:第一是不可预测,第二是不受控制,第三是非常混乱。这代表,在理想状况下,一般人认为好的东西,放到现实世界来看,很可能会变成陷阱。

    马基雅维利警告说,不管在任何条件下,一些想要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人,往往会被那些并不怎么样的人给摧毁了。

    这可能很颠覆我们的认知,怎么好好做事也有错了?

    有这样一个案例,是关于关系户问题的。假设你是一个在线服装销售团队的领导,你的所有成员都处于高强度的绩效压力中。但只有那么一个人,他是因为和高管关系好才进入公司的,这个人经常完不成工作,也不太重视团队合作。作为团队领导,你打算怎么办?我可以告诉你,之前这个人的领导因为不想得罪高管,在绩效评估的时候都给了这个关系户很高的分数,而且也安排并不太困难的工作给他。而实事求是,想要把工作做得更好的你,如果此时给他打分为不及格或者决定开除他,你认为高管会怎么看你呢?

    这其实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在这个故事的后续中,27岁的部门领导贝琪决定按照真实情况给这个关系户打分。她也给过这个关系户机会,让他提高自己或者给团队做贡献,但都不如人愿,最终,贝琪决定将他开除。你可能想到了,公司的两个副总裁立刻要求贝琪去他们办公室走一趟。他们问贝琪:“发生什么事了?这个人之前表现一直很好啊?你真的知道你在做什么吗?”当贝琪告诉副总裁这个“关系户”并不适合这份工作时,她受到了高管们的强烈批评。高管认为,问题出在贝琪的管理能力上。

    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一般会有几个结果。第一,贝琪也学之前的领导对关系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第二,坚持自己的评判标准,但遭遇高管的压迫,甚至有可能是自己被开除;第三,公司政治太黑暗了,放弃这个工作,主动离职。

    贝琪是怎么做的呢?通过和副总裁的面谈,她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公司政治中,但公司政治并不是某一家公司独有的,哪怕换个工作,这种问题还是会反复发生。贝琪既不想丢掉工作,也不想让关系户继续在自己的团队中影响整个团队的发展。于是,她私下找关系户谈话,她发现其实关系户也意识到自己并不胜任目前的工作。于是贝琪提出建议,在公司里贝琪会保全关系户的面子,并且私下积极给他提供培训机会和其他公司的招聘信息,帮助他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一段时间后,这个关系户主动提出了离职,并且通过贝琪给他写的推荐信,找到了另外一个更能胜任的岗位,双方都很开心。

    我们可以看到,坚持把事情做好,出发点是没错,但在具体实践的时候,你应该让决策更灵活,避免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好的决策者不认死理,他会去寻找能满足利益相关方的办法,并且还能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这就是灰度决策的第三条思路,关注利益相关方,寻找最有可能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


    在《灰度决策》一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决策思路,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这本书。但灰度问题很可能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更多时候,你可能只能在糟糕和更糟糕之间选择糟糕,做一个更不坏的决定。

    这就需要决策者,既要正向思考,采取什么方案更合理;也要反向思考,明白自己的底线是什么,什么事情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每个决策者的底线不同,决策也就不一样。但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希望我们都能做出一个不后悔的决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颠覆你认知的三大灰度决策思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ud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