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清与空

作者: 若水三叶 | 来源:发表于2016-01-10 15:30 被阅读46次

    腾出了空间,生命才能迎来新的变化。

    之前朋友问过一个问题:如何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新鲜感,但又不会让自己疲于追逐新事物而感到心累呢?对此我分享了一个对生命的见解:把生命比喻成一个水缸的话,里面的水就是我们对生命的积累。如果我们不断追逐新鲜事物,不断向外界索取东西,这实际上就是不断往里面加水,自然会有溢满的时候。这时的水缸是过载的状态,无法承载更多东西。虽然这不会压坏缸体,但是也会承受很大的负担和压力。

    如果不往水缸里加水,水一直被消耗使用,那么总会有干涸的时候。但如果水缸里的水有进有出,并保持着平衡的状态,既不增加也不减少,那么水缸里的水就会变成一缸“活水”,干净新鲜。

    简单来说,就是抛弃不适合的旧事物,腾出空间,生命才能装进新的元素,才能不断更新交替。而腾出空间,需要不断经常对生活进行断舍离,给自己的人生做减法,以及重新塑造自己的人生 。

    一、断舍离:留下最喜欢的和最重要的

    过年前整理房间,发现很多东西买回来后使用频率很少,有些没用几次就被我弃置角落,直到打扫时才知道它们的存在。之前看过小山龙介的《整理的艺术》,提高了自己的收纳能力,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不留余地地将房间塞满东西。当时还因此觉得很有成就感,但现在慢慢发现:本来不大的房间,被许多东西挤满后,狭窄的生活空间,反而让自己觉得压抑,不自由。

    其实,外在的生活环境可以折射出内心的空间,如果自己什么都想要,都往家里搬或是舍不得丢弃对自己没有用的东西,最后生活空间变得狭窄,而且自己渐渐分不清什么是对自己有用的, 什么是对自己重要的。而断舍离的目的就在于此:清理物品,腾出空间,只保留自己最喜欢的,对自己最重要的。

    可是,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呢?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不能清晰回答这个问题,断舍离就很难进行下去,总感觉什么都是重要的,最后什么东西都不舍得丢弃。大多数人不容易割舍的东西,往往是那些“以后还会用得到”的东西,但实际情况是:要么是长久放置不适用,损坏破旧了才丢弃,要么是觉得很新,不舍得丢弃先放着,最后忘了去使用,或是根本没有再用过。如果一个东西真正对自己很重要,那么会马上利用起来,不会多等一会。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只有少数几样东西对自己是真正重要的,只是我们太高估自己,觉得自己会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使用很多东西而已。

    留下自己最喜欢的和最重要的东西,并且经常去使用这些东西,就是取悦自己,对自己好的表现:因为喜欢,所以能够获得愉悦的体验;因为重要,所以投入时间和精力就能不断积累或扩大价值。而东西放置着,自然会占用空间,而空间被占满,自然就不会考虑添置新东西,新事物自然就不会接触了,从而生命就会少了很多可能性了。

    二、人生的减法:选择对你最重要的

    30岁前,人生要做加法,通过不断探索尝试,不断试错总结,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30岁后(最晚35岁),人生要做减法,筛选出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专注投入,持续深入,打磨专精,做到极致。

    在清理书架时,我就找出了之前学习平面设计的书籍,有些甚至还未拆封,依旧崭新地放置在书架上。2013年因喜欢摆弄PPT,而喜欢上平面设计,于是买了相关书籍,打算通过自学来涉入这个领域。可是倒腾几个月后,因为工作繁忙,再加上情感受挫,我并没有坚持学下去,因而放弃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也并不是真的喜欢)。

    回想起这几年的学习经历,自学过德语、口琴、烘焙、PPT、平面设计、写作、跑步等,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没几样,更别说要做出什么成绩了。之前有人劝我,应该选择一样专精几年,自然更容易做出点东西。我认同这种观念,但现在的自己却做不到,因为深知自己静不下心来做到专注专精,时常选择尝试一件事情后,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想着去尝试一件新的东西。

    以前会认为这种想法很“花心”,蜻蜓点水式地尝试,最后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认知水平上。但现在慢慢地反思发现,这几年的尝试并不是完全没有价值的。首先在接触不同事物,学习不同领域过程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自然能够提高。其次,多尝试,才能知道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什么是自己能做的,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没有对比就想着要专注,往往演变成:在错误的方向上用正确的方式行动,最后反而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不断尝试,就是在做人生的加法,但人生不能一直做加法。人不能总是贪婪到什么都想拥有,而且越是想拥有更多东西,其实到最后反而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尝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开始做人生的减法。做减法就是删除不自己喜欢的,对自己不重要的目标,尤其是那些社会观念所赋予的,以及身边的人施加给我们的东西,这些是别人认为“重要的”,并非是自己觉得重要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支配的时间和精力则更为有限,只保留1-2件事情,然后花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去做,只做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这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三、重置与归零:第二人生

    很喜欢李宗盛的《山丘》,其中有一段歌词让我很有感触:无知地索求 羞耻于求救 不知疲倦地翻越 每一个山丘 越过山丘 虽然已白了头 喋喋不休 时不我与的哀求 还未如愿见着不朽 就把自己先搞丢 越过山丘 才发现无人等候。

    平淡的生活总会在某一时刻质问自己:现在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如果不是,那么什么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是否敢于追求我想要的生活?

    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答案:年轻人因对未来的向往,更倾向于否定现在的生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更好的生活,但是能勇敢做出选择并付出行动的人,只在少数;中年人因承担较重的责任,做出选择的成本要大得多,即使内心有所想法,也会在犹豫徘徊中慢慢消耗自己;而老年人,已知天命,安于今生,这个问题已不再是问题。

    如果一个人无法从当下的生活看不到希望,或是难以忍受现在的生活,那么有的人就会重置自己的生活,放弃原本看重的东西,重新选择一个新的生活方式。这看似潇洒的活法,实际上是需要承受巨大的恐惧和焦虑的,这等于是破坏自己原有的生活,在被逼无奈且无法忍受的情况下,将人生重置归零,需要面对的是完完全全未知的明天,面对的问题并不是“我要吃什么?我要睡哪里?我要找什么工作?......”,而是“我有没有东西吃?我有没有地方睡?我能否找到工作?......”,这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承受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多数人对当前生活的否定,只不过是一些抱怨,小打小闹罢了,要他们真正去行动实践,未必勇敢迈出第一步。

    在绝望中破坏才能诞生新希望,但希望不是在原有世界崩坏的那一刻就会出现,而是要经历漫长的黑暗时期,忍耐疼痛和承受痛苦,第二人生才可能在黎明升起时出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的清与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eq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