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929021/38020eaa52d1e54e.jpg)
金句:
1.一个愿意发起求助的人,目标感肯定要大过所谓的“自尊心”,而且他人际友好度会比较高,也会具有调动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2.求助本质上是发起一次协作。我们要卸下“求助=我不行”的心理包袱,把它当作一次拓展自己协作网络的机会。
3.向别人请求帮助前,首先要判断对方是不是帮得了。“帮得了”不仅要看对方能力上能不能做到,还要看这个忙在他的协作边界里是不是容易启动。要主动给对方制造最小化的启动点,让他觉得自己可以轻易做到。
4.拒绝该拒绝的事,团结该团结的人,在二者之间建立起清晰的边界意识。
5.开门见山地表达拒绝,用“第一时间+第一人称”表明立场,不要拐弯抹角。表明立场之后,马上给出理由,让对方能下台阶。这是沟通高手的作风。但要注意,绝不撒谎。
6.重新发牌时,特别考验一个人的方案力。如果你一时想不到合适的方案,可以用“Yes,if”的技巧去交换条件,或者推迟交付时间。
心得:
求助和拒绝都是我的弱项。
我很少求助别人,和怕给别人制造麻烦的心理有关系。但其实,适当的求助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中学室友说过,朋友就是用来麻烦的。以前认可,现在却觉得麻烦别人本身就是个麻烦。
拒绝则是我的弱弱项。以前的我就是老好人人设,不会拒绝,有求必应,把自己整成了神经衰弱。
怕别人找我,更怕别人不找我,有时候甚至渴望别人找我,整个人际关系都畸形了。后来知道拒绝别人对双方都没太大影响,反而更促进友好关系的筛选。
明白拒绝的好处后,依然不懂拒绝,总是想尽借口的来变相拒绝。有时候找的借口被人戳破,尴尬极了。
不想做的事情,拒绝真的得第一时间。对彼此双方都好。
前阵子我表哥找我借卡,有点不太乐意,正好卡在家,就用这个借口拒绝了。后来他再提起来,我用了身份证没在身上的借口,他提议可以让人寄,或者他回去拿。
我当下就慌了,想直接拒绝,又怕拂了他的面子。思索许久终于找到合适的借口拒绝他。
现在想想,真应该第一时间拒绝他。没有直接拒绝的期间给了人家很多希望,确实不应该。再则我拒绝以后,压心里的石头掉了,我担心的状况没出现,就是想太多了。
人际关系的处理,果然是技术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