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一走出考场,之前怎么也不会做的最后一道大题,突然就会做了?
你有没有过,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突然在你遛狗/做饭/扯闲话的时候,灵光一闪,问题迎刃而解?
这不是玄学,这是大脑发散模式的魔力。
如果你经常发呆而且成绩还不错,恭喜你,你已经摆脱了低效学习,成为了一个高级学习者。
什么是发散模式?
发散模式相对于专注模式而言。
专注模式就是在处理一些熟悉的事情的时候,比如熟练的做一道数学题,大脑会使用左脑为主,启用专注模式,集中精力在思维中已经形成的知识组块上,做着流程化的处理和分析。
你的大脑被激活的记忆和知识如同下图:
发散模式,就是右脑开始告诉你,退后一步,不着急,放轻松,所以抽离了专注之外的时候,人们都是发散模式,最佳的发散模式,便是你睡觉和做白日梦的时候,天马行空,自由自在。
你的大脑处于发散模式时,被激活的知识记忆如同下图:
专注模式是点
发散模式是点点点点点点点点&@#*%¥*&……
发散模式有什么好处?
两张图直观说明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下,人们在学习绿蜻蜓翅膀的时候,注意力的不同:
专注模式:
发散模式:
1
专注模式之下,人脑是专注在一个小点的。
你思考的时候,会思考这张图的纹路,这个的颜色,但是你不知道这是一个麦田地域图,还是画家的作品。哪怕经过你的思考你觉得这就是一个玻璃艺术品,你也不会觉得奇怪,因为你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他的细节之上。
发散模式,则可以让你退后一步,看清事情的全貌。你会明白:“哦原来这是个绿蜻蜓,他停在一片叶子上。”你不会再误以为他的翅膀是一个玻璃艺术品,同时你也不再关注他的翅膀具体纹理走向,或是他的眼睛大小,你会开始思考“他会在哪儿?这个蜻蜓最大的特征是什么?”等等宏观的问题。
有多少人在专注做题的时候,得到了一个不符合常识的结论而浑然不觉?算的速度都超过光速了,还觉得自己算得没问题,这就是只注重过程和细节的专注模式的危害。
发散模式,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有效避免由专注模式带来的思维定势和死角,让你以全局的眼光,得到准确的趋势性大判断。
发散模式之下,你绝对不会犯方向性、原则性的大错误。
2
专注模式下只能专注在一个知识点上,无法和已有的其他知识相联系。
所以很容易牛角尖怎么也钻不出来,如论如何也没有新的思路
发散模式下,大脑可以轻易把问题和记忆中其他的知识相联结,比如蜻蜓——小时候在老家后院一起捕蜻蜓——小伙伴掉进了家门口的河里——后来他去美国上学——哎美国蜻蜓什么样?……等等
发散模式给你一个自由的天地,让你探索每一种可能,搜寻记忆里各种角落,把看似不相关的概念联结起来。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难题在专注模式下很难做出来,因为难题通常要求结合几个看似不相关的事情,需要一个特殊的思路,而专注模式,恰恰限制死了你的思路。
一旦进入发散模式,天马行空之下,灵光乍现,难题便会迎刃而解。
所以为什么考场上总是做不出最后一道题,出了考场就会了呢?
因为在压力之下,人们很难进入发散模式。
为什么模拟考做起来那么简单,真正的考试做起来明明考的是同样的知识点,但是感觉更难呢?
还是因为在压力之下,人们更多的处于专注模式,无法随心所欲的调用所有的知识储备。
学习更高效的人,都更善用发散模式
你仔细回想一下身边的优秀学生,他们一定不是最刻苦的。相反,他们总是看着无所事事,或者双眼发直若有所思。
这便是他们已经习惯了时不时进入发散模式,给自己左脑一点休息,让右脑参与进来,更全面的融合新的知识进入自己原有的思维体系。
现在想想,你如果只是专注学习的话,你可是浪费了一半的大脑啊!
掌握了发散模式这个技巧,才可以做到随心所欲的学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如何进入发散模式呢?
很简单。
任何你喜欢做的不占据你全部注意力的事情,就是发散模式。
比如散步,闲聊,洗澡,哼歌,等等。
你越经常有意识的放松,便越能更深刻的理解知识。
有些时候,不是你学的不够,而是你学的太专注了,才学不好。
下次在你发呆的时候问你做什么白日梦呢,你就回答:
“你们低级的那才叫白日梦。
我这个,叫做高级发散学习模式,哈哈哈哈哈哈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