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公元1915年,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干了一件令他遗臭万年的蠢事,“复辟称帝”。
图片上袁世凯头戴皇冠,身着龙袍,但是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袁世凯所戴的皇冠与众多古装剧中帝王戴的皇冠不太一样,在重多古装剧中,皇帝们戴的皇冠应当是顶上一块长方形的板子,板子前后挂着门帘似的珠子,皇帝一说话,珠子霹雳哗啦乱晃。再看袁世凯复辟时戴的帽子,顶上光有板没有珠串,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强调一点,皇帝头上顶的这块板不能简单叫板,也不能叫帽子,它的学名叫做“冕”,也称冕冠,民间俗称“平天冠”。据传说,这是黄帝发明的,而在两千多年前的礼记中就多次提到了冕《后汉书•舆服志下》更是详细描述了冕的外形“冕皆广七寸,长尺二寸,前圆后方,朱绿里,玄上,前垂四村,后垂三寸,系白玉珠为十二旒,以其绶采色为组缨”这个描述跟影视剧里皇帝头上戴的东西还是非常相似的。史书上还说冕是帝王权力的象征之一,帝王们不会天天戴着它,只有在祭祀,登基,会见外国使节等非常重要的场合才会戴。另外,估计大部分人受影视剧的影响,认为冕是古代皇帝的专属,其他人是万万不能戴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先秦时期,除了天子,诸侯甚至大夫等贵族都可以佩戴冕冠,只不过天子的冕板更宽更长,更重要的区别是冕上的旒数目不一样,皇帝的冕十二旒,诸侯九旒,上大夫七旒。冠冕和龙袍一样,是中国历代帝王出席正式场合的标准着装(除了清代)。下图是明代天子冠冕的标准款式,上面每个零件都有专用的名称,比如冕顶这块板叫做“綖板”,那可不是什么板子都行,得是一种叫做金桐的珍稀木材,綖板前后各有十二道旒,每道旒是用金线串起的12颗珍珠,珍珠也非常有讲究,得是赤,白,青,黄,黑五色东珠,每颗珠子还得一般大小,另外还有什么玉衡玉簪,朱缨,充耳等零件,总之做工相当的讲究,用材更是昂贵。
那么又说到袁世凯祭天的时候戴的冕,为什么没有旒?这个问题正史当中没有明确记载过,但在1918年10月的《京话日报》上有一篇文章提到了这件事,文中所述,早在1914年袁世凯就想借着去天坛祭天的名义让总统府庶务长郭葆昌给自己置办一套龙袍,一顶冠冕,后来郭葆昌几经周折找到了北京城里一个叫陈六的帽子店老板,此人祖上在明朝就是专门给皇宫做帽子的,而且家中还藏有古代做冕的图纸,那就一切没问题啦。可陈六对郭葆昌说,做可以做就是价格有点贵,一顶冠冕至少得五万大洋。郭葆昌一听直骂他乱开价,可是陈六哭丧着脸说一顶冠冕确实得要这个价,光冕上的二十四道旒,每道旒十二颗珠子,一共就得288颗上等五色东珠,按市价光珠子就得三万大洋,再加上金桐,玉等等,五万大洋怕是都不够。当年的五万大洋折合现在的人民币来说至少上千万,即便对于袁世凯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文章里说道,袁世凯一听这个报价,琢磨了半天,觉得花这么多钱在一顶帽子上实在有点不划算,还是将就一下,冕照做,旒就省了。时过境迁,也许文章属实与否有待考证,但是帝王冕冠造假极高那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能够保留至今的帝王冕冠确实可以算得上是国宝级的文物了!
网友评论